第一三三章 太子之計(1 / 2)

王皇後聽了,更是驚異不已,問道:“孝祥,你康王叔真是這樣告訴你的?”

李孝祥點點頭道:“是,母後,康王叔就是這麼說的。母後,你也希望兒臣不要做皇帝,希望兒臣出宮做王爺甚至做百姓嗎?”

王皇後點頭道:“孝祥,母後不但希望你不做太子不做皇帝,還希望你和你弟弟能夠離開這個京城,不管做不做王爺,隻要衣食無憂就可以。”

王皇後說到這裏,伸出手撫摸了一下孝祥的腦袋,歎道:“孝祥,你記住,你和你弟弟生在皇家不是福氣。母後活到現在快三十歲,做過太子妃,做過皇後,現在還是一個太子的母親,但卻無法主宰自己命運。孝祥,你可知道,現在母後擔心的就是你們這樣尷尬的出身會連累你們!你父皇是九五之尊,繼位不到兩年,卻在皇宮被刺以至於身故,現在隻怕真正的凶犯正躲在某個地方。母後也知道,在這個皇宮裏,還有這個京城,一定有好幾雙眼睛看著我們母子,可是母後不知道他們是誰。當初你父皇派人查行凶的人,可是最終也沒有結果。幸好現在皇上看重兄弟之情,讓我們母子還可以僥幸在皇宮活著。可是,母後現在這樣的身子,若是突然走了,你和孝節,誰能護著你們兄弟?母後就是到了陰曹地府,也不安心哪。”

孝祥看了看屋子裏,見一時隻有蘇嬤嬤和皇弟孝節,突然跪在王皇後床前道:“母後,兒臣有一個法子,不知道母後覺得是否可妥?”

王皇後聽了,驚訝地看著這個隻有十一歲的太子,問道:“孝祥,你有什麼法子?”

孝祥擦了一下眼淚,看著王皇後道:“母後,你放心,兒臣現在想的這個法子,兒臣想過無數次,但還要母後現在幫我。”

王皇後忙問道:“孝祥,你告訴母後,你有什麼法子保你和你弟弟周?”

孝祥道:“母後,你這白絹上是不是要叔皇答應讓兒臣辭去太子之位?”

王皇後道:“孝祥,你怎麼知道?”

孝祥道:“母後,兒臣也是猜的。因為兒臣知道母後的擔憂。兒臣告訴母後,要讓兒臣和弟弟避免像父皇那樣被人謀害,必須讓所有人知道我們兄弟沒有任何可能危害別人才行,這是康王叔告訴兒臣的法子。”

王皇後聽了,忙問道:“是你康王叔告訴的?那皇兒你有什麼法子?”

太子孝詳鄭重地說道:“母後,你要先讓弟弟離開皇宮,你可以對叔皇說,弟弟身子不好,想送弟弟去外麵學武藝。兒臣聽太傅說,當年太宗皇帝曾經賜封過河南嵩山的少林寺,還許他們有僧兵護寺。聽說那裏的和尚都擅長武藝,母後可以讓可靠的人送弟弟去那裏,交代那裏的方丈,弟弟在十八歲前,除了母後交代的人可以接弟弟走,其他人都不能帶弟弟走!”

王皇後聽了,驚異不已道:“孝祥,這些都是你康王叔告訴你的主意?”

孝祥搖頭道:“母後,康王叔隻教我如果在宮裏保自己,這些是我自己想到的。”

王皇後聽了,想了一會道:“我現在明白了,康王才是真正最聰明的王爺。看來我兒還是有福氣,能和你康王叔有這樣的交情。皇兒,你說這個法子,母後現在還活著,要做到不難。母後就是留著最後一口氣,也定會安排好這件事的。可是皇兒你呢,你怎麼能脫身離開皇宮?又到哪可以平安一生?”

太子平靜地說道:“母後,如果你的病可以好,我暫時就留在皇宮,找個妥的理由辭去太子這個封號。若是母後真的不行了,兒臣會想法子說去宮外的庵堂寺廟,給父皇母後祭祀祈福,到時兒臣自然會想到脫身的法子,不過兒臣還要母後身邊兩個可靠的人幫我。”

王皇後聽了,忙問道:“我兒但說無妨,蘇嬤嬤不是外人。”

孝祥看了看蘇嬤嬤,於是道:“母後,兒臣想最好能讓蘇嬤嬤帶一個可靠的人先離開皇宮,去江南揚州蘇州杭州都可以,買一個妥當的宅子,再買幾個商鋪或置辦些田地。兒臣隻要能脫身,就去那裏找蘇嬤嬤,以後過自由自在的平民生活,務農經商都可以,兒臣不怕吃苦,這樣將來也定可以衣食無憂。弟弟現在隻有八歲,在少林寺學藝至少可以呆上十年,那裏有這麼多武僧,弟弟應當會沒有事情的。等弟弟大了,又有了武藝,自然可以保護自己。隻要兒臣在江南長大,相信也可以在江南穩定生活了,到時兒臣一定去河南接弟弟離開去江南。就是到時叔皇去接弟弟,若叔皇願意給弟弟一個閑散王爺封號,自然弟弟也不會有危險。若弟弟自己喜歡在外麵自由生活,就不回京城,隻要有武藝,要謀生應當不難,到江南找我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