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向揚(1 / 2)

向揚是海岸省的主心骨,也是周家陣營的核心人物之一。錢逸群和楊衝鋒兩人都明白這一點,但做海岸省千億項目的工作,要將這裏的危機完全摸透,自然無法繞過省裏,更繞不過向揚。

項目從開始立項到後麵的推動執行,向揚對周玉波都是全力支持的,不過,危機凸顯之後,向揚跟周玉波之間的分歧還是存在。他認可京城對海岸省進行做工作,認可將千億項目的所有都對京城開放,跟周玉波的躲躲藏藏是不同的心態。問題暴露出來後,不想回避而是要積極地尋求解決的辦法,將危機消除或放緩爆發,總能夠消化掉一部分,危害自然降低下來。

在京城是,楊衝鋒 就曾琢磨過向揚的立場,到千億項目實地之後,也跟錢逸群討論過他的立場,錢逸群也覺得向揚跟周玉波或周家多少有些不同,見一麵或許對接下來的工作是有利的。看過千億項目建設地址後,楊衝鋒對這些景象也不是不知,之前有人將這些情況的圖片發給他看過,隻是,到實地後,受到的衝擊力還是要強烈得多。而錢逸群不止一次到這裏轉過,現在來看確實沒有多少新奇的,隻是沉重而已。

決定要見向揚,當麵討論解決海岸省的危機,楊衝鋒還是先跟副總理彙報、請示,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後,錢逸群也說他支持之一做法。副總理才同意他們的意見,準許去見向揚。

在海岸省約見向揚書記,海岸省對京城所做的工作會有更直接的感受,會不會有其他的反彈,或者會不會引發人心的動蕩,也都難以預料。

楊衝鋒給向揚的秘書田卓平打電話,報出自己名字後,田卓平也反應到楊衝鋒目前的身份,說,“楊書記好,請問有什麼事物可以為您做。”

“田秘書,我和錢逸群教授想見一見向揚書記,向揚書記安排時間吧,越快越好,我們已經在省城。”楊衝鋒說。田卓平是不是知道自己在京城的危機工作小組裏,不得而知,按說京城會給向揚通報這些事情,向揚也會讓自己的秘書得知這一情況,處理工作才會有更準確的分寸。自報家門之後,楊衝鋒也相信向揚的秘書會有足夠的素質,而不會應付似的將他打發掉。

“楊書記,請您稍等,我立即去請示書記,再給您回複,您看行嗎。”田卓平說,顯得尊重之意很到位。

“好的。”田卓平肯定不能做決定,這也是實情,能夠這樣跟楊衝鋒說,也說明田卓平知道楊衝鋒和錢逸群的存在。

等一陣,也就幾分鍾。楊衝鋒見之前的電話打過來,便接了,田卓平說一句,“楊書記,我們書記親自跟您說這事。”

向揚接過電話,說,“是衝鋒書記吧,我是向揚。”

“向揚書記,我是楊衝鋒,我和錢逸群教授一起到海岸省了,走過項目建設地,想跟您碰一麵,向揚書記安排什麼時候?”

“衝鋒書記,你們在什麼位子,我們說一個地方碰頭吧。”向揚也幹脆。

“好。”

向揚掛了電話,先已經預料到京城會很快到省裏來,但楊衝鋒和錢逸群真到了省裏,心裏還是有很多感觸的。最初得知楊衝鋒加入京城危機工作小組後,向揚的感概就比較多,周家當年在海岸省選擇做這樣一個項目的根本用意在哪裏,他是知道的。周老爺子親自找他談,做他工作,談到了經濟建設的大勢和海岸省的特色與優勢,這個千億項目的前景確實誘人,一旦建成後確實是惠及子孫萬代的一種大格局的布局。

這樣的項目一旦做出來,周玉波就是第三代裏無人可及的存在,周家也會在國內的世家裏更進一步,達到超然的存在,隻有這樣的存在,才能夠確保周玉波今後步入到那種頂尖的機會。然而,四年下來,項目的運作到了如今,危機四起。而與此同時,楊衝鋒當初到江北省才是一個市長,對平通市大作建設後,一步走到副省長的位子,隨後消沉匿跡三年,轉而在江北省鬧出更大的動靜,而他本人一躍而起,成為江北省的省委副書記,職位上就超過了周玉波。與此同時,江北省的大建設在一年前提出種種概念,大家還沒有緩過來消化他的種種設想,但大建設的規模卻呈現在國人麵前。經過怎麼樣的推動工作,難以得知,能夠將香港顧家這樣的存在引進江北省,還能跟台海商家聯手,也引進江北省進行投建項目。從這些方麵看,格局當真比周玉波要大。

這樣一個人,向揚自然會格外地關注一些,這個人讓人難以捉摸透徹。又不得不令人佩服。

之前一直在關注這個人,從很不起眼到跟周玉波可較勁,再到積累的資源超過周玉波。黃家對這個女婿用心良苦,而楊衝鋒自己的能力確實了不得,特別是他的執行力,能力之強算是罕見。向揚什麼大風大浪都經曆過來,自然看人也很有一套,之前對周玉波看好,覺得他圓轉而隱忍,處理問題老道成熟,極準確地把握分寸。可如今看來,楊衝鋒在大局觀上看得更遠、更高。

心裏早想見一見這個人,向揚掛了電話,從自己辦公室出來,不急著就去見楊衝鋒。海岸省的省委和省府都在一幢大樓辦公,二十多層,又分為南北兩樓。向揚帶著田卓平往省府那邊走,直接到周玉波的常務副省長辦公室。進辦公室裏,周玉波見向揚到來,有些突然,站起來,說,“書記,有事讓田秘書直接打電話我過去見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