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波也意識到京城有人要對千億項目下手,對他在運作千億項目過程中有疑惑,但是誰卻無法找到。後來從劉明新哪裏得到消息,楊衝鋒離開江北省到京城參加學習,便領悟到對手可能就是楊衝鋒了。
黃家本來可以不參合進海岸省這邊的事,這是一個會燒毀自身的是非窩,牽扯麵太大。不過,楊衝鋒卻又不同,他在江北省的成功會得到更多的信任,也會得到更多的資源相隨。這樣的人到海岸省來做這個項目,理順之後,會不會創造出新局麵?
確實難以判斷,如果是楊衝鋒到海岸省來,周玉波真不知該怎麼麵對這個人。幾年前,還沒有將他放在眼裏,即使在江北省從市長提升到副省長,周玉波都沒看在眼中。等楊衝鋒對華英市下手,周家還是激昂楊衝鋒看成是小醜,哪怕請動了錢逸群到江北省去,周玉波都以為楊衝鋒不過是在作秀。之後,江北省進行規劃、招商,引進大量資源,直到跟顧雪琪等香港建立了關係,還給京城一哥召見,周玉波才對楊衝鋒放在對等的位子上來看。不過,內心裏要說對楊衝鋒有任何尊重,真激發不出來。
可如今,楊衝鋒卻要插手海岸省的千億項目,周玉波卻無力抗拒。
將自己的想法說給向揚得知,向揚沒有表態,隻是說海岸省這邊既然配合京城,全部放開這邊,誰來做工作問題都不大。
楊衝鋒和錢逸群帶著人進到千億項目圈裏,有車,在車裏看著裏麵的情況。初進如建設圈子裏,是一些建設比較洋氣的建築、也繁華,但過了這一層次再往裏,則是破破爛爛,有不少工地建設到一半停在那裏,經風雨之後,可算一派狼藉之狀。
楊衝鋒看著錢逸群,說,“錢老,將你錢包掏出來,前麵那幢樓就賣給你了。怎麼樣?有的賺啊。之前的商家一定願意脫手。”
“你來買吧。”錢逸群說,心裏很沉重,他不是第一次進來,之前不過是用平民的身份進來,私下進行做一些工作,也見到裏麵的一些狀況,才一直對這個千億項目不正麵支持過。如今,這裏風聲鶴唳,當真會上千萬的大樓,隻要兩三百萬就能夠拿到的。誰不想盡快逃離,能夠拿回一點是一點?當初九三年在海南,不是有過一波這樣的大跳水,多少人傾家蕩產、多少人身負巨債?
人們的心態有時候真說不清,商家和投資者都是趨利而動,沒有利自然不會相隨。看卻危機急忙逃離也是很正常的心態,這跟政治這東西不太一樣。當然,政治也講成本的,隻是各自的成本不一樣而已。京城要化解海岸省危機,也是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交雜在一起。
看著眼前的景象,不少地方雜草叢生,而另一些地方亂石對在一起、泥坑、水窪、廢料等,沿路不少。遠遠近近,頹廢景象不會是短時間形成的。楊衝鋒說,“教授,這些東西都有一兩年了吧。海岸省這邊看不到?還是說有人故意隱瞞,將真相包在紙裏,等到現在紙包不住火才讓外麵得知一星半點?”
“現在說這些有什麼益處,於事無補。”錢逸群沒好氣地說,早在兩年前,他已經決定這邊不對勁,曾私下到裏麵看過,知道情況不妙曾給上麵建言,但京城卻沒有動靜,知道危機即將爆發,看到局麵無法支撐了才下決心來做工作。不過,這也是國內的行情,國內從上到下都喜歡報喜不報憂,要政績更要麵子,死撐著不會將負麵的東西爆料出來。誰爆料負麵的東西就像殺了當地班子一眾父母一樣地嚴重,使得這樣的習氣危害泛濫卻都選擇壓製。損失的是商家或老百姓,對當官的卻沒有直接的危害。
錢逸群知道這些,對國內很多官員才會有這樣的態度。知道楊衝鋒對這些也看不慣,但情況以及這樣,抱怨確實無法解決問題。楊衝鋒苦笑,想海岸省千億項目這種狀況,在其他地方或許也有,隻不過沒有海岸省這邊情況嚴重,波及麵和影響麵大而已。
往前走半小時,看到了海,海麵顯然地給填起來一部分。雖說之前的海岸線在哪裏如今已經沒有明顯的跡象,楊衝鋒站到車外,往後麵看。估計在幾千米外才是海岸線,如今填起來後,跟實地確實沒有多少區別,要在上麵進行規劃、建設,建成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確實需要的資源還難以計數。
往前看,楊衝鋒說,“這裏離深水碼頭還有多遠?”錢逸群指著海麵說,“前麵的鋼架已經弄好,按說相差並不太多。但資源不接,資金不繼,這個項目不就癱瘓症這裏了。項目一廢,如今換得的就是這些填出來的地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