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雷對張長昆的工作是比較滿意的,等他彙報後,李雷才說,“吳洋在華英市那邊的目標不一定僅僅是李昌德案子,這一點還要多留意。”
“書記,我會注意的。”
“賈書理既然將吳洋留在華英市,不遵照省委的意思進行工作,背後有什麼用意也不難看出,你是怎麼看的?”李雷說。
“賈廳長這個人難以看透,平時不聲不響的……”張長昆雖說一直在琢磨賈書理的位子,自然也要琢磨賈書理這個人,就像他自己所說的那樣,賈書理讓人看不清。自己先承認這點,對張長昆沒有多少壞處,他摸的清李雷的性子。
“材料就放在這,你們在下麵的工作隻要有成績,省裏不會看不到。當然,工作中要細心、多思多想,不要對事情急於給出結論……你的工作能力和努力付出,我們也是能夠看到的。”李雷說,這一次,對張長昆說的話不少,主要是覺得張長昆在華英市還不能將自己的狀況琢磨透,在華英市雖有很大的優勢,但這樣的優勢感也會讓人造成思維盲點。
“書記,我一定好好反思……”張長昆也聽出味了,賈書理難以琢磨,同樣,吳洋看起來簡單實際未必就簡單,那麼他們在背後還有哪些默契?是不是吳洋到華英市所做的一切都是聽令於賈書理?真這樣的話,他在華英市確實沒有占什麼優勢了。
辭別李雷,張長昆沒有之前的興奮。李雷給他的警示很隱晦,說明李雷自己也拿不準賈書理是怎麼樣的態度,這一點確實重要。弄不好,自己交給省裏的彙報材料,將來就是自己給人拉下位子最直接的證據。當然,省裏的風向不可能這樣吹,可張長昆心裏著實為這種可能性驚嚇住。省裏如果有什麼新的風向大轉變,對李雷等高層領導而言,不會有多大的牽累。大不了給調離江北省到其他省任職,還是副部級別,即使手裏的權勢變弱了也不會像他們這種副廳級的,給處理起來特別是要人頂罪時,上麵也會毫不猶豫地將他丟出去。
對省裏的狀況,張長昆覺得自己是有整個了解的,即使楊衝鋒這樣一個副省長在省裏的能量不小,影響力也不小,但不可能跟其他人相抗。李雷的位子之高、聯絡在同一陣營的力量之大,根係至深,即使劉明新和張滔鵬這兩為大佬都支持楊衝鋒,都未必就能讓李雷等人輸陣。
也因為了解這些,才讓張長昆毫不保留地將自己全部都押在李雷這一陣營上,不肯再有其他心思。如今,能夠得到李雷的認可,也才使得他更有信心將賈書理取代。
省廳的人事權主要在公安部,省裏也不能直接幹預,但李雷曾說過他在京城裏有關係,謀求江北省省廳一把手位子上可以做到的。這雖說是喝酒時說過的話,張長昆卻將這句話記在心裏足有三年了。到目前為止,賈書理的情況跟之前的預計基本吻合,而他在省廳裏的發展也跟三年前的預計吻合,這讓張長昆更加篤定自己隻要緊跟了李雷,取代賈書理而成為江北省省廳一把手是水到渠成的事。
李雷在江北省也需要他將省廳掌控起來。
在車上琢磨這些事,也在琢磨李雷給他的警示,這樣的警示不會無中生有,必然會有所指,或已經有所發現。張長昆覺得自己對賈書理的監控難以做到,但對吳洋、和到華英市的小組的監控確實能夠做到的,或許,從這些人身上能夠發現什麼。
在車裏想好後,給人打電話安排,具體的工作自然有人去做。在省廳,除了賈書理外,張長昆的話是最有份量的,大多數人都認為張長昆必然會接替賈書理成為省廳的一把手。
案情材料給李雷交一份,還得到賈書理那交一份,畢竟,往省裏遞交的案情材料必須從省廳這個途徑來進行,才是符合程序的。約了時間,張長昆也到省廳辦公室去跟賈書理彙報自己工作的進展,對案情而言,他們這一組已經做了全部的工作,這次彙報甚至可要求對案子進行結案,將省廳下派到工作組調回。
這樣的材料,賈書理會不會采信、之前吳洋給賈書理的彙報肯定是將案子偵破進到死胡同,兩個不同的結論賈書理會偏向哪一方,對賈書理說來也是一次無法和稀泥的選擇。通過選擇,可以看到他的立場,今後在省廳在華英市的案子上也好有更具針對的做法。
這樣的碰撞對彼此而言都有壞處也都有好處,立場明確後,今後的鬥爭會更尖銳,那麼就有更明確的針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