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宇與大江(3 / 3)

之前,研發的跟中宇集團打擂台的產品,不過是停滯在半成品,就無法在進展。南宮家的資源雖說還在,大江集團真要運作也不至於完成失去可能性,但南宮家給大江集團的意圖,不再是跟中宇集團打擂台,而是要將平春村開發起來,作為房地產業來發展,能夠將最好的環境建設成為高檔別墅區,修建的成本自然非常小,利潤空間可想而知。

對土地利用轉變了用途,在江北省也不會太順利地做成,大江集團也在觀望和拖延,要等到更好的時機,完成這樣的轉變。

楊衝鋒對大江集團也是高度關注,三年來,大江集團的建設幾乎停滯下來,他也曾約見過艾溫冬,但艾溫冬並沒有很好地配合。楊衝鋒也不可能再對大江集團有多大的壓力,隻是關注著,也預料到大江集團的一些意圖,這些意圖還沒有完全顯露出來時,自然不會對他們做什麼措施。

大江集團跟中宇集團最初的競爭,讓人看到彼此的對立,也看到背後楊衝鋒跟南宮兄弟之間的鬥爭。如果楊衝鋒過早對大江集團進行限製,會讓人以為楊衝鋒要趁機對南宮兄弟下死手,京城那邊也會有些不利的言論。那些人才不會管下麵的利益得失、損害,楊衝鋒對此有清醒的認識,才不對南宮兄弟再出手。

周善琨提到大江集團,楊衝鋒也不好說什麼,有些話還是不能對周善琨說透。自己會怎麼做倒是不會對周善琨隱瞞什麼,說,“大江集團那邊的問題比較嚴重,但遲早要將問題解決,還要看省裏的決心啊。我們都要有耐心才對。”

再往前走,中宇集團的人在大門外等著,一些沒有說透的話題也隻好停下來。

到中宇機械集團來,不過是例行的工作,但楊衝鋒這次過來,要將自己的一些想法跟這邊交流,也就是要機械集團這邊這兩年側重自身內部的工作,消化近年來高速發展給集團本身帶來的一些不利因素,將一些欠缺彌補到位,這樣的積累是非常必要的。

隻有積累雄厚,才能抓住下一個發展的契機。

周善琨先提議要楊衝鋒找一個秘書,從中宇集團出來後,又提議是不是到大江集團做一次調研。這種調研時很有必要的,不論是對大江集團本身還是對今後省裏會有什麼政策出台,這樣的工作先做起來,也算是提前預警。能夠緩和一些彼此的矛盾,知道領導不在乎矛盾衝突,隻是,做工作也確實要講求方式方法。

之前的三年,楊衝鋒不是沒到過中宇集團,但從沒有一次是公開去的,主要是讓自己的在工作上低調。這還是第一次帶著秘書、周善琨等兩個車一起走,也是第一次讓中宇集團有準備地等他們過來做調研。這樣的工作,自然會在省城裏傳揚的,會讓其他人看到自己在江北省的能量。

大江集團肯定也會得知,那麼,隨後到大江集團進行調研,確實也是必要的工作,如果不去,肯定會有人說閑話。對大江集團本身,他們自然不希望楊衝鋒去做調研,看到集團本身的運作。

大江集團進駐江北省,當初楊衝鋒還在平通市,他們過來完全是來狙擊中宇集團的。至於當初簽訂的協議,雖說是胡晉南等人主抓,主要條款也多參照中宇集團,楊衝鋒細致研究過,從條款上大江集團沒有多少孔子可鑽,隻是在實際運行中,才是他們彼此之間默契的地方。

對大江集團做調研,確實能夠驚動對方,也能夠約束對方。大江集團占據這麼好的地段,破壞了江北省城周邊最好的種糧地,如今卻停下來不發展,運作的方向完全變了。對江北省而言也是一大損失。大江機械集團假如還按照最初立項的發展來運行,肯定難有發展的空間,在農用機械方麵,中宇集團已經有難以撼動的地位,穩占市場份額。大江集團還要在這一市場上爭搶,必然要經受更慘烈的爭奪,成本會大為提升。

大江集團肯定不會這樣做,但要調整運作方向,又該怎麼再找市場?每一個發展的方向,到如今都不可能再留下完全的空白,以大江集團目前的資源,確實都要經曆三五年沉寂下來發展的過程,大江集團和南宮家都等不起,也不肯付出這些成本。

唯有盡快地掠奪,回收之前的投入,甚至將投資轉移抽走,才是南宮家目前最想做的事。

隻是,當初跟江北省簽訂入駐協議時,即使想打一定的埋伏,有平通市那邊一係列的協議做比照,更有競爭對手中宇集團直接參照,大江集團確實無法做出另一份明顯虧輸江北省的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