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無忌緊接著問道:“聖火令總共有幾隻?”
輝月使稍微遲疑了一下,張無忌馬上又是一鞭子。
輝月使連聲說道:“總共有六隻。”
張無忌問道:“說出波斯明教十二寶樹王的名號。”
輝月使連忙說道:“十二位寶樹王分別為:第一大聖,二者智慧,三者常勝,四者掌火,五者勤修,六者平等,七者信心,八者鎮惡,九者正直,十者功德……啊!我在說你怎麼還要打?”
張無忌說道:“你說慢了。”
輝月使說道:“我求求你不要再打了,給我一個痛快吧!”輝月使說話的時候涕淚橫流,再也沒有剛才的橫勁。
張無忌說道:“從現在開始,我問什麼你老老實實地說。”
輝月使說道:“好,我一定老老實實地說。”
張無忌問道:“你們波斯明教的人是如何得到聖火令的?”
輝月使說道:“丐幫從中土明教第三十一代教主石元手中奪去聖火令,但是他們不識寶物,賣給了波斯商人。波斯商人中有明教教眾,便獻於明教總壇。”
張無忌問道:“你們是如何來到中土的?可有波斯明教其他重要人物跟隨?”
輝月使說道:“我本來就是泉州人,我父親便是從波斯來到中土的明教徒,我母親是漢人。在泉州,還有波斯明教的十二寶樹王。聽他們說,明教總壇的人都來了泉州。”
張無忌問道:“你們北上的目的是什麼?”
輝月使說道:“我們想以聖火令號令中土明教向蒙古大汗投降。”
張無忌說道:“你們以前就這樣做過,不是被陽頂天教主拒絕了嗎?怎麼還不死心?”
輝月使說道:“我們聽說中土明教的教主已經確立,但是聖火令是明教教主的信物,沒有聖火令便不是名正言順的中土明教教主。上次隻是聖火令的圖形,不能打動中土明教的教主,所以這次他們決定用聖火令的實物再試一試,反正聖火令對明教總壇沒有用處,丟掉了損失也不大。”
張無忌說道:“原來你們打的主意是,唬得住就唬,唬不住就算了。那這麼說,你們就是波斯明教的棄子了。”
輝月使說道:“十二寶樹王下的命令,我們也不能違抗。”
張無忌說道:“你沒有想過被抓住是什麼下場嗎?”
輝月使說道:“想過。但是,我……”
張無忌說道:“你沒想過鞭子打在身上會這麼疼吧?”
輝月使噙著淚水點了點頭。
張無忌看著輝月使衣衫破裂,露出的雪白肌膚上一條條紅色的鞭痕,再看到輝月使梨花帶雨的樣子,忽然覺得小腹上一陣熱火升騰。
張無忌對獄卒和跟在身邊記錄供詞的鹿杖客和鶴筆翁說道:“你們都出去!”
鹿杖客和鶴筆翁相視一笑,露出曖昧的表情。
(一下省略一萬字)
雲收雨歇,張無忌整理了一下衣衫,走出輝月使的牢房。
鶴筆翁迎上來說道:“主公,這三人如何處置?”
張無忌說道:“把那流雲使和妙風使都給我用鞭子活活打死。真他媽該死,差點上了他們的當了。”
鶴筆翁說道:“看來他們早就有了一旦被擒,便假意投降的定計。不過,還是主公厲害,分開審訊,一下子就揭穿了他們的詭計。”
張無忌說道:“這叫囚徒困境。他們的對手不是我,而是他們自己在跟自己人鬥。”
鹿杖客茫然地說道:“不明白。”
張無忌說道:“假如有兩個一起搶劫的強盜被抓進大牢,如果兩個人都不揭發對方,則由於證據不確定,每個人都坐牢一年;若一人揭發,而另一人沉默,則揭發者因為立功而立即獲釋,沉默者因不合作而入獄五年;若互相揭發,則因證據確實,二者都判刑兩年。要讓兩人入罪,就不能讓他們串供,因為他們肯定會合謀都不揭發對方;但是如果兩人不能串供,那麼就會出現互相不信任,而競相揭發對方的情況。”
鹿杖客想了想說道:“還是不懂。”
張無忌說道:“那我說簡單點,如果兩個人在樹林裏遇到一隻老虎,那麼跑還是不跑。”
鹿杖客說道:“跑有什麼用?人是跑不過老虎的。”
鶴筆翁說道:“錯,不用跑過老虎,隻要比另一個人跑得快就行了。遇到老虎的時候,不是在和老虎賽跑,而是在和另一個人賽跑。”
張無忌鼓鼓掌說道:“不錯,鶴兄悟性很高。但是,我們首先一定要保證,我們才是老虎,而不是被老虎追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