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夏夏的故事(一)(2 / 2)

早在洪旗山十二歲上,王上密令洪毅搜羅天下,選姿容姣好孤女入宮調教,不滿八歲為宜。當時旗山祖父及兩位兄長出征討伐北戎已一年有餘,一位長姐嫁去西北望族,家中隻有旗山與父親相依為命。如今洪毅得了王命,便隻能與幼子商議,都疑惑宮內選人為何如此秘密,想來定有大用處,特啟用洪毅這等閑人,定是不願外界得知內情。事關重大,便一時半刻也不敢怠慢,洪毅安頓好旗山,帶上幾名得力仆從前往中原一帶探訪。

洪毅一去兩年,果然領了十二名女童回來,路上聽說父親洪如烈力戰三年,橫掃北戎,心中很是歡喜。不想剛進家門竟有凶信傳來,本來身子已大不似往年硬朗,又長途奔波,星夜趕路,如此便病來如山,臥床不起,一應事務皆由十四歲的洪旗山主理。洪毅在家醫食藥餌,針砭推拿治療了三、四個月也不見起色,似有覆水難收之勢。後來聽人力薦,欲隨濟世名士往東南陷空島續命齋,或可得一線生機。走時告之旗山:若為父五年內不曾回轉,就是命休於彼,你要好自為之,明哲保身為上。臨行前將已經調教數月的十二名女童帶入宮中,一來複命,二來請辭,王上見他身形孱弱,眼光昏暗,確有病入膏肓之態,不便強留,特賜盤纏,望他早日病愈歸來。

當日洪如烈力敵北戎,大勝歸來,因忌憚洪家功高震主,常有人進讒言,王上雖不信洪家有謀逆之心,但也暗暗籌劃待老將軍還朝便剪其羽翼,慎防他獨大後會有不臣之心。不想洪如烈與兩位孫兒竟在得勝後突遭奸計,遇滅頂之災,不知是造化弄人還是天意如此。王上擔心坊間會有妄害功臣的流言,不利譽聖,離間君臣之情,所以著意安撫洪家。

洪毅走後,旗山便一味的不思進取,荒唐度日起來。再大些竟自留連煙花柳地,常醉臥溫柔鄉中樂不思蜀。難得他是個極聰明的人,從小也算修文習武,存了些本事在身上。雖不喜舞文弄墨,在歡場上行走多年,難免常與各色文人雅士把酒談天,加之博聞強記,竟也能積下七八分學識,與各色人等對口切磋從未失了顏麵。旗山素來是個樂善好施的,且喜與軍中將士賭各色雜耍遊戲取樂。祖父輩經年所得賞賜輸了不少,遂得了個‘散財童子’的混號。

一晃五年,洪毅不曾歸來,人人都道他已身死異鄉,旗山也認定父親定難回轉,便將家中良田物產變賣殆盡,所得金錢傾囊而出,將主上舊日賞賜的府邸粉飾一新,卻不添置玩器,隻養幾戶家人,其中過半老弱,也是白領餉銀,隻要房舍打掃幹淨,不惹旁人笑話,場麵上不失大分寸便了。

因洪家隻餘此一人,雖無一官半職,王上特準洪旗山逢五、十進宮朝會拜謁。王太後心疼他自幼喪母,少時常召他入內宮與眾王孫玩耍。如今漸漸大了,旗山依舊不忘當年關愛之情,逢初一定要入內參見王太後,常將市井之事學與王太後得之,哄得老人家甚是歡喜。旗山與人前常稱其祖父、父親諄諄告誡:不儲金銀,不蓄家奴,不結朋黨。他雖放浪,但對朝會拜謁之禮一向重視,從無錯漏,對各項政務從毋妄言。

王上對洪旗山如此衷心懂事十分歡喜。見他已近弱冠之年,王太後又喜歡,本有意將自己的甥女許配他做正室妻子。誰想旗山斷然拒絕,自謂家中屢遭變故,已看淡此生,隻願逍遙自在,風花雪月,散蕩生活,不想誤了清白人家女兒,更不敢高攀王室貴胄。況且自己出身武家,來日若有王命,定以滿腔熱血報效國家,說不定哪天就會馬革裹屍,血濺沙場,也不願金枝玉葉為自己獨守終生。王上見旗山說的懇切,又有很多關於他如何不羈散漫的流言落在耳朵裏,知道他定是不聽妻妾管的性子。甥女素來嬌生慣養,是家中的掌上明珠,王太後身為祖母尤為疼愛。若是錯配夫婿,亂點鴛鴦,終要落下埋怨,若此姻親弄得兩敗俱傷,豈非得不償失。想到此,便不再勉強,隻是賜下金銀玉器重賞,言定來日旗山覓得知己女子,大婚之時再行封賞。

王上渾然不知,旗山心中早有屬意之人……”

夏夏說到這裏突然停住,掃了眼牆上的鍾表:“呀,都12點了,咱們去吃午飯吧,麗麗應該已經把盒飯取回來了。”

“倒不覺得餓,一直在沒住嘴的吃零食。”曉西確實神經大條,竟聽得入神,現在還有點意猶未盡的意思,問道“吃了飯接著講嗎?”

“當然,這是我們今天的工作。”夏夏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