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日·旅途
這些年,在旅途路上,常有人問我,你從哪裏來,是做什麼工作的。
有人覺得我像電視台走基層的記者。有人覺得我是旅行者,攝影師或者美食家。也有人覺得我更像從城市裏來的支教老師。
我總是笑笑搖頭,我給自己的身份從來不是一個寫字的人,我說。我是寧大學生,社會學專業,來這裏做關於風土人情的課題調研。這是個憋足的理由,Tom跟在我身邊時,總調侃我,汐姐,你看起來真的挺像學生的。
我沒有告訴Tom,除卻調研的事情是假的,寧大學生和社會學專業一說是真的。我在寧大上了兩年學,中途退學,這些年,隻回去過一次,除卻木蘭花開的記憶,我對這個校園,沒有絲毫戀情。
記得很多年前,終於在努力以後收獲到人生第一筆稿費,為了犒勞自己,我獨自出門去遠行。我來到一個叫楊山小鎮的地方,在街頭轉角有一家牛雜店,我在店裏認識一個小女孩。她是店主女兒,八九歲樣子,叫楊希鈺,當時正上小學三年級。她是伶俐勤勞懂事的小女生。不上學時,她在店鋪幫忙下單端盤子。沒有那麼多客人的時候,她就坐在靠窗最角落的位置上看書學習。我每天傍晚去牛雜店,幾乎都能看到她的小身影。
有一天,我坐到她對麵,看見她在雙行簿上寫數學功課。她抬頭看見我,也不怯生,停住手中作業,大方問我,姐姐,請問您是要吃點什麼嗎?她的普通話不標準,帶著濃重地方口音。
我說,我剛吃過,來看看你在做什麼。
她說,我在做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
我看了看周圍,有一個桌子的人特別嘈雜,大概是哥兒們慶祝,鬧得聲音挺大,我問她,這麼吵,你能專心做作業嗎?
可以啊,我每天都這樣,店鋪忙時,幫忙招待客人,一有時間就來這做功課。女孩說得輕鬆自然。而後,她問我,姐姐,你是做什麼的。
我說,我是寧大學生,放假有空,正好過來這邊玩幾天。
女孩聽到大學生時,眼睛頓時放亮,對我更是敬重。她說,我爸媽希望我好好學習,將來能考上大學。但是聽大人說讀大學要很多很多錢。姐姐,我真的覺得很苦惱,牛雜店生意不是很好,我又不想爸媽拿很多錢出來供我上大學。
女孩真的有點鬱悶,我摸摸她的腦袋,別擔心,你隻需好好用功,如果你學習夠好,就能得到獎學金,還能保送大學,那時候,你就不用擔心學費的事情。我說道。
真的嗎?小女孩托著下巴,半信半疑看著我。
我很堅定點頭。小女孩眉開眼笑道謝謝。我問她,長大以後,想要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