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童年佚事(2 / 3)

\t冬月,王正洪去古家約古財,去七裏砭孫家走期會。古玉春說:“古財被下河王吹鼓手硬拉走了。”王正紅埋怨道:“說好的咋失信?接親必須雙數,兩杆嗩呐,這咋辦?一時哪去找配角?”

\t忽然一拍大腿:“哎呀,背起娃兒找娃兒,富貴不是偷師學藝會吹嗎?叫他配個角角!”

\t小古華害羞,不願意去,古玉春微笑著默許,小古華肩上掛上二哥古財的備用嗩呐,連哄帶勸被拉出了門。

\t這地方從未見過兒童吹鼓手,接親的男方眾客十分驚奇:“哎喲,太神了,多大了?”王正洪接道:“他才八歲多!”

\t一曲嗩呐調吹起來,師傅還不如小徒弟,因為王正洪不會換氣。

\t人類把家庭的重組結合看得比出生重要、隆重,想必有些道理。翌日正酒。大隊人馬出發接親,大雪下得緊,男方專門派個小夥子背小古華,大鑼一響,放下小古華,邊走邊吹一曲,行路時又背上,路人紛紛看稀奇。

\t三天喜慶落幕,吹鼓手掙得十二元錢,返回。

\t山路泥濘,路滑地段,王正紅就將小古華背起走一程。行至古家後山分路,王正洪僅取出二元錢給小古華,說:“路上我還背你的!”那意思也要算工錢。好個王正洪!

\t小古華回家把兩元錢交給了父親作家用,父親感到欣慰,這小的人兒能家裏掙錢。

\t小古華從此有了個小綽號——背起吹,鄉裏出了名。“那簡直是個神童噢,不要人教就學會了!”

\t“人家還未啟蒙上學就會打算盤加法呢!”

\t“那是他大哥古發教的,人家古發五年級文化,是生產隊會計!”

\t有了一次就會有第二次、三次……

\t吹鼓手的生意紅得緊,又一次走期會,原本相約古財、古華兩弟兄搭襠,但古財臨時另就高價,小古華落了單。

\t初生牛犢,童心無忌,小古華竟然一人單支嗩呐犯忌,去為人家接親當吹鼓手。男方大感不悅,卻又因小吹鼓手高興,隻得將就。

\t後來,這對新人並未因犯忌而人生落單,仍然得以百頭偕老。

\t後來,小古華己知羞,死也不再當吹鼓手,把嗩呐零件拆散藏起來,母親唐氏又把它找到拚湊起來。

\t古家人口眾多,煮飯得用大鐵罐,睡覺三四個人擠一張床。十多歲的小古華與三哥長壽,四姐綠兒同床,與綠兒睡一頭,他已懂得那種事,久而久之,試探性地摩擦綠兒屁股,綠兒驚覺,春心被騷動,翻過身來就把小古華抱起放在肚皮上,小古華也就照準動作起來。但純粹是兒戲。這樣兩次後,小古華有了一種罪責感,畢竟他已經初醒人事,從此自動到那一頭睡去,綠兒亦不再理會。

\t半年後,綠兒在哐哐大鑼聲中坐滑竿嫁到隆興區廟旗溝,綠兒隻有在這時才享受到一次高貴的待遇,感受到人生價值。

\t不久,出嫁的閨女不準坐轎子,這是封建舊風俗!

\t綠兒要是晚些才能出嫁,還得爬山涉水步行三十多裏親自走進婆家。

\t童年,有很多生活碎片會被大腦記憶係統刪去,又有很多生活情節被永遠存擋。

\t童年天真。童年美好。童年注定要失去,變成成年。成年虛偽。成年失真。世界失真。

\t童年的古華已顯露特色,未來的古華將揮灑出何許人生篇章呢……

\t天剛剛睜開睡眼,就見人世間古家瓦屋嫋嫋一股炊煙,那是母親唐氏香給學娃子煮早早飯。清貧的歲月哪還能講究炒個菜?唐氏隻在飯裏放上鹽和漆油,漆油是漆樹籽榨成,滿山的漆樹那是高山的象征,漆油炒出的菜稍冷就滿口粘,豬油、菜油隻有過節或有客母親才拿出來。

\t小古華肚子忽然疼了起來,不想吃飯。母親說:“菊香,吃了飯你自巳去學堂!”古菊飯後隻好獨自一人下山。

\t小古華爬在廂房門口時,呻吟聲還稀疏,當他回到堂屋大門坎上爬著時,呻喚聲一聲連一聲大叫起來。古家大小都已上坡,放牛的放牛羊,隻有母親唐氏一人在家煮飯。唐氏從火籠屋出來,抱起小古華坐在大門坎上大罵起來:“日媽是哪個鬼把我富貴問到了哇,趕緊給我放好,不放好日媽用臘尿潑你!”

\t興許鬼怕臘尿,片刻,小古華的肚子就不疼了。卻指著堂屋裏神龕叫道:“媽,媽,你看咧,有個影子出來了,蠻高哎!”唐氏看不見,連連問:“在哪兒,在哪兒?”小古華說:“巴到牆走,到火籠屋門邊不見了,不見了!”

\t唐氏道:“哎呀,怕是財神把你問到了哇!”

\t太陽又掃描到古家門前柏杉樹尖。古家人吃過早飯,大都要上社裏勞動,如今是新社會,土地公有,集體勞動,按勞分配。

\t唐氏扛起鋤頭,走了幾步又回過頭來,叮嚀二女:“姬香,晌午煮包穀米稀飯,莫把米搭多了,要省到吃,煮好了先舀碗淨米起來給富貴吃,再搭竹米。”眾生育幼天性,生活的粗糙首先被成年過濾,流給童年的,是甘甜的汁液。

\t姬香搭飯的竹米是竹子開花之果,竹子隻要開花就成片地死去,竹米吃來悶人。但有什麼辦法呢?解放了,勞苦大眾翻身作主人,雖然沒有地主剝削農民了,按勞分配,但每年分的糧食越來越青黃不接。好在靠山吃山,大山儲備有潛力、希望,還有都麵,紅籽等等山產,可用來當作生活的代食品。

\t清貧的生活空氣中出現異動,體現在人們的嘴上、眼神裏,有種神密感。山裏起風雲了!

\t這風從山外刮來,攪動了大山古老的心緒,吹亂了小學生書頁。

\t小古華今天又未去上學並非逃學,他在家自製紅櫻槍,等待紅小兵隊伍上山來。

\t來了!紅小兵隊伍挨家挨戶搜查“四舊”。

\t李玉春家的古書《玉匣記》被翻出來燒掉。

\t小古華扛上紅櫻槍,跟著隊伍走了。

\t“富貴,你轉來下。”父親叫道。

\t“啥事,爹?”

\t“燒菩薩你莫動手,隻看!”

\t“哦,曉得了!”

\t破除封建舊風俗,橫掃一切牛鬼蛇神!世上沒有鬼神,毛澤東是個無神論者。魯迅踢鬼的故事印在了小學課本上,刻在了小古華心中,深信不疑。

\t菩薩塑像,燒!土地廟,搗!地主,鬥……老百姓眼睜睜看著,既新鮮又迷惘。動手的是小學生,指揮的是幹部、老師。

\t小學生隊伍行進在山水間,由小古華起歌頭:“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胸臆間蕩漾著一種陌生的神聖感,還真有點小人書上八路軍的味道。小古華唯一掃興的是,他自製的紅纓槍杆上斜纏著的紅紙條老愛脫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