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流言(2 / 2)

“可歎東海郡那東郡一氏,聽說是他家中先祖大有功德,蔭及子孫,讓東郡一氏永鎮東海,世代公侯,如今卻全要煙消雲散了。東海郡守雖留住了性命,可區區一介凡人,哪怕掌控千軍萬馬,在仙人麵前,也是彈指間就灰飛煙滅了啊。”

這一回,獨孤信聽了傳聞,也是麵色不改。

橫江隻在城中住了一夜,就與獨孤信騰空飛起,朝宣明道場飛馳而去,卻沒有直接回到宣明山,而是在宣明山東麵數十裏外的一座城池裏,暫住下來。

這時候,城中的流言蜚語又有了變化。

世人都說東海郡守,再度勾結邪魔外道之輩,如今東海郡那國師府,已經被人重新建立了起來,至於聚集在東海郡當中的外道高手,比起以前,更要多了不少,指不定那一日,就將殺上宣明山,滅了宣明道場。也有人感歎宣明道場這些年來,在中土帝國廣施恩德,澤被蒼生,卻好心無好報,真是造化弄人,蒼天無眼啊!

二人在城中逛了一圈,才飛身而起,朝宣明道場方向趕去。

“橫兄!”

獨孤信道:“若是外道高手圍攻我宣明山,該如何應對?你我雖得了九崇山真傳秘法,不懼尋常外道弟子,左護法手中八寒業火雖強,足以誅殺純陽仙人。可若對方出動道君高手,我宣明山如何應對?”

問出此話之時,獨孤信雖心有疑惑,卻並不驚慌。

並非獨孤信對橫江有多大的信心,實在是因為宣明道場這個掌門弟子,從來都不是怕事的性格。雖是一介女子之身,卻比尋常英雄豪傑,更要優秀幾分。

隻是與橫江相隨,因情困心,沒有了往日的睿智。

橫江笑道:“此事無妨,獨孤信且與我回師門去,至少數年之內,我宣明道場暫無後顧之憂。”

回宣明山這一日,天氣正好。

陽光普照,積雪融化,彙成小溪,嘩啦啦作響,在宣明山上,掛起一條一條瀑布,景色最是秀美。

有些宣明山女弟子,早已在山中各處,施展法術,將一些種了花草的地方,清理了積雪,再以仙門道術催生草木,讓百花早開。

橫江剛回宣明山,尚未進入山腰的牌坊大門,就有許多宣明山弟子圍了過來,問東問西,問他們在東海郡,是如何剿滅了外道高手,為何堂堂純陽仙人,也會被橫江一把火燒的幹幹淨淨,諸如此類問題,話語不絕,好不熱鬧。

橫江隻隨意說了幾句,叮囑師弟師妹要好生修行,終有一日,修成了師門諸般法術,也能縱橫四方,揮斥方遒。

好不容易,掙脫了師弟師妹的包圍,橫江沿著宣明山的上山台階,拾級而上,前往宣明高塔。獨孤信早在進入山門之時,在眾多師弟師妹圍過來之前,就已經飄然上山,因獨孤信乃掌門弟子,身份尊貴,以後極有可能是宣明道場的下一任掌門,故而宣明道場雖門人親厚,門風和諧,也沒有誰去阻攔在獨孤信麵前問東問西。

橫江來到宣明高塔的時候,獨孤信已經辭別了駐守在高塔裏的陳操之師伯,獨自回院中去了。

宣明山景色如昨,也讓獨孤信想起了往昔諸多事情。她回到院中,閉上了院門,獨自一人靜坐,心中隻思忖著,為何橫江這一回如此有恃無恐,為何哪些外道弟子,被左護法一把火燒的幹幹淨淨,死傷慘重之後,外道門派的高手,卻一個個都沒有什麼反應,就好似這件事情,從未發生過。

這一行她與橫江,從東海郡回到宣明山,路上走走停停,用了數月之久,雖然一路上獨孤信絲毫沒有浪費時間,沒有鬆懈修行與煉製九脈求魔劍陣所需的玉劍,可獨孤信也一直在戒備著,防範外道高手半路截殺。

可數月時間裏,全然沒有任何外道弟子,阻擋二人回山之路。

二人並未隱姓埋名。

外道高手若想得知二人行蹤,簡直輕而易舉。

可偏偏此行十分平靜,就好似東海郡殺戮外道弟子一事,從未發生過。

橫江直入宣明高塔,顧惜風本守在高塔第一層,見橫江回來,趕緊起身施禮,說他師尊已經等候多時。橫江上了樓,見了陳操之,數月不見,這師伯臉上皺紋,似乎又增長了不少,也不知是因這多事之秋而心中發愁才生出了皺紋,還是因為年事已高,神魂境的千年壽元即將耗盡,到了油盡燈枯的地步,故而越發的顯得相貌蒼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