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一事,須不疾不徐。
不可急功近利,更不可懈怠。
宣明道場門風和諧,同門師兄弟極為友善,這一點讓橫江心中很是安穩,早已將這座宣明山,當做了吾心安處……是故鄉。
世間諸多事情,皆是一體兩麵。
師兄弟關係融洽,相處之時不用勾心鬥角,此事自然是好的。可關係太好,自然同門師兄弟之間的往來應酬就少不了。
有不少宣明道場的弟子,隔三差五就會聚在一起,飲酒高歌,其樂融融。
但凡有誰要被派出師門外出曆練,那些留在宣明山的師兄弟們,就會紛紛趕上門去,奉上一些禮物,給同門送別。
但凡有誰從外頭回到師門,在接下來的一段時日,就會有同門師兄師弟,師姐師妹,前來拜訪……
橫江前日回到師門之後,隻去了一回獨孤信的院落,前去探訪獨孤信,可那時候獨孤信正處於道心通明狀態,正在悟道,廖長空催動了獨孤信院外的陣法,將橫江擋在大門之外,進去不得,橫江便返回了自己的院子。餘下的時間,橫江一直都留在院中,不曾外出,就是知道宣明山中同門師兄弟,都會來拜訪他。
若是閑來無事,橫江也願意在修行之餘,和宣明道場這些沒有什麼壞心眼的同門師兄弟,飲茶喝酒,坐而論道。
可如今見了從中土帝國皇都敢來的扶匡一麵,得知洪丞相的女兒洪馨菡,拜入了紫霄宮,做了那紫霄宮弟子,橫江便沒了那番和同門師兄弟飲茶喝酒的心思,隻關起門來,準備閉關修行一段時間。
紅衣見橫江把謝絕來訪不願見客的竹板掛在門外,也不再來橫江院子叨擾他,隻是沒到吃飯的時候,就準備好了飯菜,給橫江送上門來。有幾個師姐師妹,見紅衣這番舉動,便故意等紅衣給橫江送飯的時候,站在橫江院外,大喊大叫,調笑橫江與紅衣,紅衣自然是羞得小臉通紅低下頭去,橫江卻麵不改色將飯菜取走,朝紅衣道一聲謝,隨即便提著食盒走回院中,繼續修行。
那些起哄的人,見橫江如此淡定,漸漸的也便不再調笑紅衣,反倒是暗地裏悄悄的傳頌著橫江的處世態度,說橫江是如何如何的道心堅定。
這一年距離橫江拜入宣明道場,正好是十年有餘。
十年之間,宣明道場又收納了好幾十個門下弟子,大多都已修至了道徒,有少部分資質高超的已是仙門修士,隻是他們拜入宣明山的門牆之後,宣明山已經廢棄了封魔島這一處曆練新入門弟子的地方,讓這些弟子去扶向陽鎮守的海中島嶼曆練,而橫江卻在封魔島裏,整整修行了十餘年。
隨著扶向陽回到宣明山,那些在他鎮守之島曆練的師弟師妹,自然也和紅衣一樣,一起回到了師門。
這些人雖沒有見過橫江,卻對紅衣很是熟悉。
其中有不少意氣奮發的少年,對溫柔率真的紅衣,早已是暗地裏動了心,如今卻聽人說,他們的紅衣姑娘,居然每日三餐,親自給一個師兄送飯,而且那師兄已經滿頭白發,於是這些少年們便很是憤懣,竟在某一日間,成群結隊,聚集在了橫江的院外,大聲呼喊著,要橫江出來見他們,說是要給紅衣討一個公道。
這些少年終歸是宣明弟子,受到師門和睦氣氛的熏陶,就算是看橫江不順眼,來找橫江的麻煩,手段也較為溫和。
有的用儲物袋裝了數千斤烈酒,擺在橫江院外的雪地裏,將酒壇磊成一座酒山,再朝院中大聲呼喊著,要橫江師兄出來跟他拚酒,若是橫江勝了,他就承認橫江配得上紅衣,若是橫江敗了,他就要和橫江公平競爭。
也有人聽說橫江是中土帝國飽學之士周先生弟子,就要和橫江比試文采,所要找一個公眾人選一個題目,讓橫江和他沒人各作一首詩,誰做得好誰就贏了。
也有人要和橫江掰腕子,看誰力氣大。
也有人要和橫江比耍猴,比耍猴。
甚至還有人要和橫江比誰吃飯吃得多,誰尿得遠……
各種方式,五花八門,稀奇古怪。
不過這些師弟想出的法子雖多,方式方法雖稀奇古怪,卻沒有一人,說要和橫江比鬥道法,也沒有一人,說要和橫江打擂台一決高下。
這些人當中,不乏早已修至仙門修士,修為甚至在橫江之上的驚才豔豔之輩……
他們在院外叫喊之時,也依舊記得宣明道場的門規戒律,沒人對橫江直呼其名,全都是把橫江稱呼為橫師兄,雖然聲音嘈雜,喧嘩吵鬧,場麵沸騰得像是菜市場一樣,卻沒有任何施禮之處。
這段時日,橫江雖閉門不出,潛心修行,卻因為此地是師門宣明山,故而橫江也沒有在院中多做防備,未曾布置什麼防禦法陣,更沒有布置隔音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