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香之事,由來已久。
世人認為舉頭三尺有神明,天地間處處都是鬼神,山有山神,水有水神,就算是無山無水的荒地,世人也認為有三千草頭神。
凡俗世人,多有敬畏鬼神者,每逢初一十五,就會焚香禱告一番。認為焚香之事,善莫大焉,善功有三。
其一供養諸神。焚香之時,香雲繚繞,騰空供養,供養上界雲府高真,中界嶽瀆威靈,下界水府仙官,三界諸神。歌曰:願燒道寶香,生生常供養。
其二傳誠達信。詩雲:香自誠心起,煙從信裏來。一誠通天界,諸真下瑤階。
其三召亡返魂。凡俗間有些風水相師之類大人物,自稱在做幽事道場時,又可通過焚香攝召亡魂。有謂:“以此真香攝召請,當願亡者悉遙聞”。又謂:“一炷明香通信去,五方童子引魂歸”。諸如橫江在那藤東郡裏,多年前結識的少年好友李半仙李公子,對這等裝神弄鬼的活計,幹得很是得心應手。
仙門中人與凡俗世人不同。
求仙問道,求得是長生不老的仙路,問的是囊獲天地的大道。
焚香之事,亦不是由西方佛門傳來,世間早有古籍記載,早在許多年前,佛門還未出現,故人就有焚柴祭天之事,叫作“燔柴”,也有埋物祭地,叫作“瘞”。此事源遠流長,意義深遠……
仙經有雲:九天之上,惟道獨尊;萬法之中,焚香為先!
仙門中人雖說焚香為先,卻並非是指焚香有多大威能,而是焚香之舉,在仙門諸多道術仙法當中,用途廣泛,其中最常見的就是,以香驅法。
供桌之上,香爐當中,插著橫江點燃的三炷香,煙雲筆直而上,直到離香三尺,才漸漸散開,卻散而不亂,青色煙霧在空中聚攏成數片煙雲。
那一朵朵煙雲,被風一吹,變得如龍、如鳳、如虎、如鷹,聚而不散,在空中井然有序,似是在等候某人到來。
橫江腳踏禹步,踮著腳尖,連跨數步,口含咒語,念念有詞,“……法界眾生口念善,過去亡人隨往生……”
誦經至此,橫江抬頭凝視著煙雲龍鳳,眼神裏卻漸漸有些失望。
他如今施展出的法門,叫做招魂術。若周先生魂魄不散,長存在此,隻需這經咒一響,周先生的魂魄就會歸來。如今經咒誦了大半,供桌上空的雲龍雲鳳,沒有絲毫變化,這意味著周先生已是魂飛魄散,與世長辭……
橫江微微搖頭,再度點燃三炷香,將供香雙手捧起,高舉過頭,朝供桌上周先生的靈位拱手一拜,卻不再繼續念誦經文咒法。
“哈哈哈哈……”
成碧君見橫江抿著嘴唇不說話,竟是癲狂大笑,呼喊道:“庸才終歸隻是庸才,即便你得了仙緣,拜入仙門,勤修苦練,連頭發都熬白了,卻連一個招魂的法咒都沒能學會。如今咒語念到一半,卻續不下去了,圖惹人笑!”
橫江淡然看了成碧君一眼,將供香插入香爐,沉吟道:“掌嘴!”
護法神將拉起跪伏在地的成碧君,左右開弓,啪啪就是兩耳光,打得成碧君臉頰高高腫起,她還想要放生怒罵,嘴裏卻已說不出話來,隻噴出了十幾顆滿是血跡的牙齒。
神將早已知曉橫江對這成碧君深惡痛絕,下手自然極為狠辣,如今這兩巴掌,竟是把成碧君滿口牙齒,全都打落。
橫江看了看成碧君,搖搖頭,再把供香插入香爐,隨即朝著府邸之外,施展出一道法訣,顯化出滾滾狂風,把這府邸的圍牆,吹得紛紛傾圮倒地,坍塌成廢磚。
圍牆倒塌之後,橫江的視野才變得更加開闊。
哪怕站在庭院當中,也能看清楚長街盡頭的景象。
繼而,橫江又拿出茶具,把供桌一角當做茶幾,以九耀訣的火行法術,燒了一壺沸水,將他這些年間越發精進的茶藝,再一次展露了出來。
橫江此舉,有些怪異。
就連廖長空,對如今橫江泡茶的舉動,頗為不解。
橫江將第一杯茶,端到周先生的靈位前,小心翼翼的擺好茶杯,道:“先生生前喜歡飲茶,如今一別十數年,不妨試試學生泡的茶,嚐嚐這清茶滋味如何,是否已有了先生當年的三分火候。”
此言一出,廖長空恍然大悟。
她不僅明白了橫江泡茶是為了給周先生敬茶,更明白了橫江明明是墟城裏的龍頭老大,卻能修成這麼一手精湛的茶藝,原來此事的根源,就在周先生這裏。隻怕橫江每天起床後,都要沐浴焚香,讀書飲茶的習慣,也是在周先生府中養出來的。
橫江自己也端了一杯茶,坐在供桌旁邊,默默的飲,仿佛十年之前教他讀書,對他傳道受業解惑的周先生,如今就坐在供桌另一端,和他對桌而飲。
此等氣氛,極為沉重。
就連廖長空也覺得有些不適,雙手環胸,將寒絕劍抱在懷裏,緩緩的閉上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