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大內。
作為天子最信任的大臣,司馬秋進宮向來不需要考慮時間。隻要他想,隨時都可以來。當然,他本人也並非不知進退的妄人,知道幾時該來幾時不該來。是以當他夤夜拜見的消息傳來,太監非但不敢阻攔,反倒是給予了高度的重視,連天子也以最快的速度出現在司馬秋麵前。
陛下老了啊。
燈光下皇帝的臉色越發顯得憔悴,即便是擁有醫道高明的郎中以及這個時代大多數人無法享受到的名貴藥材滋補,乃至於那位永遠侍立於暗影之中的太監楊得意以氣功維持,天子終究還是抵抗不住歲月的魔咒,而變得老邁。
作為總角之交,司馬秋很清楚老友的身體。他其實從一開始就不是個強壯之人,雖然他與之前的皇帝一樣,也有著射箭、馬球之類的愛好,但卻對改善身體並未起到多大作用。事實上,他這些愛好也是為了保持貴族的風雅,按照前輩帝王的標準自我要求,並不是皇帝真的有這方麵喜好。他的身體一直不大好,並不喜好這些活動,但是為了維持帝王的體麵,強自為之。
隨著春秋日高,這種強自為之越來越難,他卻又不能不為。這種不顧身體的強撐,也是他如今這般衰弱的一大誘因。可是司馬秋也能理解,陛下是放不下的。
按照正常情況,他其實早就該讓太子監國,再到逐步讓渡朝政。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當太上皇,把大位讓給兒子。司馬秋雖然不是岐黃聖手,可是畢竟修行武道多年,對於人的身體情況了解遠勝常人。
自己老友的身體,已經到了該休息的地步。即便那位楊得意修為通玄,並且不顧自己身體,強行為天子輸送內氣,也不可能長期維持下去。如果皇帝可以早一點放下,也許身體就不會如此了。
可是他放的下麼?
天子並不擔心太子的才幹高低。事實上大周到如今,已經有了一套較為完備的官僚運轉規則,確保帝王不需要龍章鳳姿,也能維持國家運轉。甚至至尊的才幹高低,並不能真的影響什麼。如果太子隻是碌碌無為,哪怕是有一些性格上的缺點,天子都可以放手。偏偏這位太子太優秀,反倒是讓皇帝沒法交權。
太子自從落水之後,便變了一個人。之前的太子懦弱無能,但是從另一個方麵看,又完全符合一代仁主的標誌。甚至說那種性格更令皇帝滿意。有盧白駒、鳳揚琴這種出色的文臣武將輔佐,一個暗弱但是聽話的皇帝,絕對可以讓江山順利延續下去。
反倒是太子大難不死之後,那種如同開了宿慧般的出色,讓皇帝取消了交權的想法。
如今的大周確實麵臨著許多問題,比如府庫空虛,再比如內憂外患。但實際上,這些問題並不比前朝嚴重。在之前的帝王生活裏,也麵臨過同樣甚至更為嚴重的危機,最終也都順理度過了。以周朝龐大的體量,隻要自己不亂來,靠著自己的積蓄優勢也足以化解所有危機。真正可怕的,則是來自內部的胡作非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