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
作為府城,這座城池的規模和繁華程度,都不是平遙這座縣城能比。雖然晉州整體的發展水平低下,尤其作為一個邊塞省份,經濟民生不能與內地相比。但是在安定邦的刻意維持之下,州內所有大型重點城市,在表麵上還都過得去。在安定邦給州內牧民官下達的指標中,包括乞丐數量,店麵經營程度甚至於人口維持率,都做了規定。
這種簡單粗暴的行政命令,並不能真的改善生活環境,但是以殘酷的軍法外加部隊作為基礎,配合上高壓手段,勉強裝點門麵還是做得到。而正是靠著這種門麵,安定邦在朝廷裏得到不錯的評價,乃至天子也認為安定邦雖然是赳赳武夫,但也不是完全不能處理行政。是以晉州的軍政分治提案雖然在朝廷裏提過多次,但從沒得到過批複。
白衣軍之亂時,何知章收攏全府的州郡兵拱衛府城,導致白衣軍在各地任意行動,差點形成燎原之勢。這種安排在軍政上顯然是巨大的敗筆,不過在他的仕途上,卻未必是昏招。靠著這些州郡兵,他不但保住了府城不失,也避免了州郡兵在戰鬥中的損失。這一舉措顯然很對安定邦胃口,在白衣軍事變平息後,何知章不但沒有因為之前的無能而被處置,相反倒是更受重用。比如眼下,大批的糧食被運進平原庫房,就是個明證。
在晉州由於奉行先軍製度,一切物資優先供應部隊,導致百姓長期處於饑餓之中,即便是府城,糧草也不充足,糧食是整個晉地最為寶貴的財富。何知章這些文官雖然不至於挨餓,但是飲食條件跟內地不能比。安定邦防文官像防賊,糧食的管理權限,一般都掌握在武官手中。後來發現這種管理製度無非是讓碩鼠從文官變成武將之後,又開始實行軍倉製。在晉州,有幾處重要的軍事據點,都是安定邦存放軍糧的地方,以親信帶領重兵保護。各地糧食征收以及朝廷的糧食運來,先堆滿這些地方的倉庫,而後才是地方。
像是平原的糧倉,基本長期處於空轉狀態。府庫裏征收的稅糧,還不等放好就要被拉到軍倉之中。能夠留下一兩成,就已經是天大的恩賜。今天卻是破天荒地從軍倉拉來大批糧草,把平原的庫房撐滿。更重要的是,這些糧倉的管理權,不再是武將,而是交給了何知章。
望著眼前傳令的軍官,何知章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再三確認三次之後,才知道自己沒聽錯,也不是做夢。
那名軍官對待何知章態度非常客氣,“安帥有令,這些糧食歸何太守管理。為了保護這些糧食,平原的州郡兵全部歸何太守節製。包括末將帶領的兩千騎兵,也歸何太守管轄,您隻管吩咐就好。”
“不敢……這可萬萬不敢。”何知章搖頭道:“將軍乃是安帥身邊猛將,下官乃是文臣,不懂武事,哪裏敢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