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科技的限製,時下指揮部隊的主要手段,一是旗幟,二就是金鼓。不同的部隊,使用不同鼓點,傳達不同的想法。具體的打鼓方式,都可以算做一支部隊的機密,一旦為外人掌握,可能對自己部隊調動指揮造成一定的幹擾影響。
平遙軍的鼓點與時下流行的鼓聲不同,頻率並不算快,但是鼓聲的節奏感很強,鼓聲沉重有力。而馬隊的行動竟是受鼓點的控製,隨鼓點抬起前蹄,落下……反複。
戰馬在鼓聲中,以整齊劃一的態勢,向著西戎騎兵的所在壓迫過來。部隊列開的陣勢並不是騎兵慣用的錐形突擊,而是呈一種扇形,看上去就像是一麵人牆,在那麼一點點,向著這邊的騎兵壓迫過來。
西戎人個個都是馬上健兒,騎術射術都算是謀生的技能,水平自然不會差勁。可是他們並不以紀律聞名,讓他們排成這種隊型前進,是根本辦不到的事。當然,他們的風格也不是如此,隻要看著目標呐喊著衝上去,把對手打散就可以了。 但這不代表他們看不出這種陣型的厲害,事實上,西戎人與大周的戰鬥裏,隻要大周軍可以保持陣型,西戎人基本就討不到什麼便宜。他們比誰都清楚,一支陣型完整,令行禁止的部隊是有多可怕。
在這些年的較量中,他們與大周的精銳邊軍進行過交鋒,勝負皆有。安定邦父子總體上是勝的時候更多一些,西戎人也見過這些部隊的厲害,沒少吃敗仗。可是不管怎麼吃敗仗,也不會像現在這麼驚慌。
這支部隊的規模雖然不大,可是這種人馬的配合以及紀律性組織度之高,都是這些西戎人所僅見。要知這百十騎人數雖然少,卻是突利可汗身邊近衛,任意一人,都是草原上第一等豪傑。與大周官兵交戰的次數多了,即使整體上難以逆轉敗局,但是在小規模戰鬥中,卻從未落過下風。
即便是安定邦身邊的八千曳落訶精銳,他們也曾經與之交鋒過,對彼此的本領頗為了解。即便是大周第一等精銳,也不可能做出這種整齊且嚴格符合節奏的行動,這到底是什麼部隊?這樣一支人馬為什麼之前從沒見過。
尤其這些騎兵具裝齊全,單論裝備遠比這些西戎人精良。如果他們壓上來,這邊多半是要大敗的。眼下西戎人人少,全靠一股銳氣鎮住白衣軍,若是銳氣被打掉,就沒了什麼厲害。闊闊出顧不上再想屈世公談什麼條件,圈回了坐騎,手握著刀柄厲聲喝問道:“你們是誰?要做什麼?”
對麵的鼓聲暫停,部隊同時停住。士兵舉起了長槍,槍鋒所向,正是這些西戎騎兵。這些西戎士兵並不缺乏勇氣,也有人摘下了弓,按著自己的戰鬥習慣排成隊列。作為親衛軍,他們打仗並不是一味的蠻幹,也懂得戰術配合這一類東西。但問題是任何戰術配合,都建立在強大的組織協調力度之上,而西戎這種強調個人技勇的部隊,與麵前這支具裝騎兵比,在這方麵顯然是欠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