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安樂的抉擇(上)(2 / 2)

“那陶先生的意思是?”

“不如將計就計,讓他們按著自己的想法做,我們不但不阻撓,反倒要在後麵推他們一把,讓事情順著他們的心意變化。等到安定邦正式起兵無可轉圜之時,再由言路發難。那時要對付的可就不是安定邦那個死胖子,而是……那位了。”

在場謀臣都是安樂公主心腹,於其所圖之事自是心中有數,聽陶元鶴如此分說,便知其此次是想玩把大的,直接劍指東宮。安定邦與太子的關係親厚,固然晉州在安氏治下素來太平,也就一向被朝廷容忍。可是以往總歸是限製使用,多加防範。直到太子支持安定邦之後,其權限才越來越大,兩下裏禮節饋贈往來不斷。如果安定邦起兵謀反,太子對其的支持,就是一條天然罪狀。

皇帝隻有一子一女,在當下依舊不少人有著男重於女的思想,雖然安樂公主理論上有著對皇位的繼承權,但隻要太子在,她肯定就沒有希望。朝中重臣勳貴皇親國戚中,也有大批要人站在太子這邊,支持其承襲大統。即使有時太子一些做法不討皇帝喜歡,隻要這些重臣出來說話,也就不了了之,不會動搖其地位。

可是不管皇帝還是皇親,都不可能包庇一個意圖謀反的太子。作為帝國的繼承者而言,這是一條不能觸碰的死線,沾之即亡。即使不殺頭,也會被剝奪繼承權乃至幽禁,至少於皇位之事便無希望。依據繼承順序,太子一被解決,皇位自然歸屬安樂公主,其所謀之事固然可成,在座諸人亦少不了一個從龍大功。

尹致道素來看不起陶元鶴江湖術士出身,好用詭計,不尚正道。但此時卻第一個撫掌笑道:“陶公此計大妙!倒是老朽想差了。”

另一邊工部侍郎萬選青道:“且慢,此計雖好,卻有個很大的弊端。安定邦起兵叛亂,又有西戎人為其後援,一旦養成氣力,隻怕於我大周江山極為不利。”

“萬翁多慮了,晉州貧瘠之地,難養大兵。何況安定邦一勇之夫有何韜略?西戎又不是北蠻,一群化外蠻夷,人口也不是太多,十萬兵已經是他們全部的兵力了。我們隻要早做準備,拿人壓也壓死他們。何況薛侯爺已經自東海班師回朝,薛侯神勇不在鳳侯之下,有他的人馬在,安定邦不過癬疥之患,不堪一擊,何足為患?這是我們一個難得的機會,那邊這幾年的作為咱們心裏有數,其有朝一日若登大位,大家誰能有好下場?他這幾年混帳事做了不少,可是有一幹老臣保著,我們動不了他。聖人春秋日高,一旦有個三長兩短,他便可以順理成章繼承大統,我們又該如何自處?天予不取,反受其咎,這個機會,我們絕對不能放過!就算有風險,也值得賭上一把。”

安樂公主道:“陶先生所言甚是,不過本宮有一點不解之處,若是按陶先生所說,任安定邦謀逆,那駙馬的安危,又由誰來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