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州所轄土地,在大周的九州之內,排行第三,而賦稅則隻能排第六。既不能比江南富庶,也不及關中一帶土地肥沃。貧窮的土地,就很難留住人,加上大周不搞人口遷移限製。一到災年,就會有百姓流亡他地,導致晉州的人口越來越少。
地廣人稀,導致人口分布極不均勻,百十裏內見不到人煙也是常有的事。安定邦擔任節度使之後,做的第一項工作就是限製人口遷移,支持人口遷入,禁止百姓隨意遷出。除非是擁有功名或官銜者,普通百姓基本沒什麼可能走出晉州進入他州轄地。
在出入州界的主要幹道上,既有巡捕也有遊騎,一旦發現流民,會立刻以武力予以驅逐,將其押送回原住地。如果堅持不肯走,那麼動手毆打乃至殺人,都有可能發生。於一州而言,節度使就代表王法,老百姓受了委屈,找不到合適的機構去抗議。
但是為了維持四軍的兵力以及日常的行政開支,賦稅上不會有任何優惠措施,在饑荒到來時,安定邦並不會拿出多少糧食救災,甚至於連稅糧都不肯免除。於是百姓在麵臨災難時,最終還是得逃跑。
既然大路走不通,就隻能走小路,於是那些采藥人、獵戶、樵夫乃至就是山林間野獸走出來的道路,就成了這些人逃生的希望。這種路並不好走,有些地方是懸崖峭壁,即使是動物攀越都不容易,就更不要說饑腸轆轆的流民。還有些羊腸小路,本就不利於大隊人行走,得不到糧水補給,加上野獸的襲擊,死亡就如同饑餓,如同烏雲時刻盤踞在這些災民頭頂。
在那些地圖上不曾標注的小路上,到處可見累累白骨,以及被野獸啃噬得不完全的骸骨。一些土匪山賊,甚至以這些流民為襲擊目標,每到青黃不接時,便在這種小路上設伏,準備抓肥羊。
雖然流民普遍身無長物,可是總有年輕的婦人供其發謝,而一部分青壯也可以裹脅著當做嘍羅。乃至難民們隨身帶的一點口糧,身上的衣服或是幾件農具,也都是盜賊襲擊的目標。一部分山寨甚至因為數次火並原有人馬損失殆盡,而由被抓的難民取而代之。當然,在他們成為頭領之後,隻會對其他的難民繼續攻擊,不會有絲毫手下留情。
一群難民,如同若幹前輩一樣,成為了強盜爪牙下的犧牲品。雖然隊伍裏有十幾個青壯年,可是身體都不怎麼樣,因饑餓和病痛折磨,他們普遍麵黃肌瘦,走路都沒力氣更別說抵抗。當盜賊拿著刀斧衝出來,甚至沒用怎麼衝鋒,就將這支幾十人的流民隊伍輕鬆製服。
興奮的盜賊從人群中抓出年輕的女人,在她們的尖叫中開始撕扯衣服,在身上大施其手。滿臉絡腮胡的頭領吆喝道:“把人帶回山上,大家隨便玩,在這別胡鬧。看看他們有什麼值錢的東西沒有?看看男人裏誰有力氣,讓他跟咱一起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