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四章 研討會(1 / 2)

在人的一生中,總會得到一些人的幫助,也會幫助到一些人。 ..

對林子軒來,周涯就是那個曾經幫助過他的人。

或許當初周涯更多的是看慕致遠的麵子,但這份人情林子軒要記在心裏。

這些年,兩人的交往不多,林子軒沒有繼續在《京城文學》上表,周涯也沒有什麼事麻煩到林子軒。

老一輩人做事講究,覺得提攜新人是應該的,不會去求什麼回報。

不過周涯還是有值得驕傲的地方,以後無論林子軒的名氣有多大,提到林子軒的第一部,就會提到《京城文學》和他周涯。

大家會是他掘了林子軒,這是文壇上的一樁佳話。

京城作協把退休的周涯請過來,就有這個意思,伯樂和千裏馬,十年後暢談當年往事,展現了京城文壇的優良風氣,能起到很好的宣傳效果。

林子軒和周涯寒暄一番,表達了後輩對前輩的尊重。

今是研討會的第一,主要是介紹眾人認識,互相交流,拉近關係。

國內的學術研討會大多流於形式,實質性的內容不多。

就像這次的“林子軒作品十年研討會”,是一個禮拜,其實隻有四的時間做討論,其他時間都是吃喝玩樂。

所以一般研討會的舉辦地要麼是風景名勝,要麼是高檔酒店。

白了,就是公款吃喝。

那些作家和文藝理論家並不是真的對林子軒的作品感興趣,即便是有興趣,也是覺得林子軒現在很火,研究林子軒能夠提高自身的名氣。

他們覺得吹捧林子軒兩句,拉近彼此的關係,興許能夠獲得好處。

在經濟大潮的衝擊下,如今的文藝圈早已經走向了庸俗,或者一直都很庸俗,隻是以前庸俗的不是那麼明顯。

當然,和影視圈相比,文藝圈還有著一塊遮羞布。

林子軒同樣是這個圈子裏的人,知道所謂的研討會是個什麼樣子,但他沒有故作清高的拒絕,而是選擇參與進去。

既然在社會上討生活,就不能自絕於圈子。

京城作協這麼做是在給他捧場,他要是拒絕,就是不知好歹,以後在作協很難混的下去。

介紹完畢,有人請周涯當年《頑主》表前後的故事,他是怎麼慧眼識珠,現了《頑主》,並決定表一位新人作家的。

誰都知道《頑主》表後被批判成大毒草,認為是在抹黑社會。

敢於堅持表出來,需要很大的勇氣,還要承擔一定的責任。

這是此次研討會的一大亮點,文學編輯對新人作家的扶持正是作協一貫的主張。

周涯沒有提及慕姍姍給他打電話的事情,隻是起《京城文學》需要改革,《頑主》的出現讓他眼前一亮。

這篇形式新穎,京味十足,諷刺了不良的社會現象,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

編輯部對《頑主》的爭論相當激烈,認為這是痞子文學和地攤文學,不能刊登到正規的文學刊物上,這不是常規意義上的。

在座的眾人聽著十年前的故事,那個時代已經相當遙遠。

九十年代初期和九十年代末期雖然隻相差十年,可給人的感覺就像是過了幾十年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