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作家協會在這個時候推選林子軒為理事會副主席,召開“林子軒作品十年研討會”,和《渴望》續集的拍攝有不的關係。
《渴望》續集從布消息到現在,一直備受關注,熱度不減。
這十年華國社會的麵貌變化很大,人們的思想觀念日益開放,有著太多的話題可聊。
林子軒的作品剛好跨越了整個十年,和時代的展合拍,極具代表性。
九零年的《頑主》和《渴望》,前者展現了改革開放初期社會青年的迷茫和困惑,後者則是對八十年代的一種回顧和期盼。
當年《頑主》剛一表就遭到了社會的批判,傳統作家們對其口誅筆伐。
甚至有作家在作協大會上指責《頑主》是一篇反動。
十年過去,現在來看,一切顯得那麼的可笑,隻能在那個時代大家的思想還沒有放開。
隨後的《外來妹》、《編輯部的故事》、《京城人在紐約》、《過把癮》等等,每一部電視劇都是當時時代展的一種反映。
把這些影視劇串聯起來,就是一部九十年代的展史。
《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是對曆史的反思,是用沉重的筆觸描寫勞動人民的苦難。
這兩部在國外的影響力不,在國內還沒有文藝理論家進行過係統的研究。
至於《臥虎藏龍》和《雪的大冒險》不是這次研討會的重點,這兩部稍顯另類。
《臥虎藏龍》裏有傳統文化的底子,對道家文化做了詳細的闡釋,不過武俠一直難登大雅之堂,傳統作家對此頗為排斥。
《雪的大冒險》作為一部國內的童話,故事背景卻在西方,還是魔法世界。
這個不太好討論,這部童話在國內外暢銷,受到讀者的追捧,或許可以談談文學作品如何走出國門的話題。
這次作品研討會預計舉行一個禮拜的時間,主要議題是文學作品如何反映時代。
京城作協這麼做顯然有蹭熱度的嫌疑,借助《渴望》續集的影響力吸引媒體的關注度。
他們還想和林子軒建立合作關係。
京城作協不光是負責工資,還要組織各種文學活動,促進京城地區文學創作的繁榮和展,扶持文學新人,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等等。
林子軒作為作家中先富起來的那部分人,還是影視公司的老總。
有條件對京城地區的其他作家進行幫扶,特別是在改編成影視劇這個方麵。
林子軒對此沒什麼意見,既然當了作協的副主席,就要做點實事,也能落個好名聲。
研討會在京城豐台區的京豐賓館舉行,這兒經常舉行政府部門的會議。
林子軒和京城作協的主席一起走進賓館的會議室,會議室內響起熱烈的掌聲,他從剛開始被作家們批判到現在被接受用了十年的時間。
他看到會議室裏坐著的一位老人,趕忙上前握手打招呼。
此人正是《京城文學》的原主編周涯,《頑主》正是在周涯的力薦下才得以表。
這便是知遇之恩。(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