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二十七,探親回鄉(1 / 2)

1968年9月,學校複課,我被調到八隊分校教書。八隊分校學生比較多,六隊北區的學生也在這裏上學。從一年級到五年級,是完全小學,有六個教師,五個女教師,我一個男教師,戲稱“黨代表”。我教五年級語文,還教全校的音樂、體育,我們去八隊分校前,八隊領導職工對學校意見很大,主要是校風差,學校亂,老師管不住學生。這跟文化大革命很有關係。為此,這次教師大調整,原來的老師隻留下一個,我們五個都是新調來的,開學半個學期,原來的負責老師,分校校長學校管理感到困難,硬把負責人的擔子,撂到我的肩上,讓我擔任分校校長工作。

1969年暑假,我被批準回鄉探親。這是我1962年來疆後第一次回家。我先到雲南看弟弟,弟弟那時在雲南宣威,他在雲南省建五處,先是當建築工人,後提拔幹部當秘書,文化大革命中是群眾組織頭頭,現結合為處革委會副主任。他找的對象,也在他那裏玩,她是從開縣家鄉來探親的。兄弟相見,十分激動,竟然說不出一句話來。弟弟長高了,長得個子比我還高。他給我介紹了他的對象,說是準備這次一塊回老家結婚。這點他事先沒告訴我。原來他給我來信講,他的女朋友是他們單位的,萬縣人,還給我寄來了女朋友的一張照片,看照片女朋友很漂亮。沒想到他找的對象又變了。我問他,原來交的女朋友呢?他說,女朋友跟他吹了。後來才知道,由於鎮上來了調函,組織上給她施加壓力,才被迫和弟弟分手了。這個對象在開縣水果公司上班,是同學介紹的。雲南宣威的火腿很有名,當天弟弟帶著我到宣威縣城吃火腿。住了一夜,第二天,我和弟弟、未婚弟媳,還有和弟弟一塊工作的老同學淩詩發一塊乘車回四川開縣。到了開縣縣城,弟弟和他的未婚妻留在縣城籌辦結婚事宜,我拿了一些錢給弟弟,第二天就和老同學回臨江鎮了。家裏母親已經去世了,隻有幺老子和她女兒在家。古鎮依舊,老屋依舊。回到老屋,想到再也見不到嘔心瀝血撫養我們的母親,眼淚不禁奪眶而出。幺老子說母親病重後,非常想念我和弟弟,她怕耽誤我們的工作,所以一直沒叫我們回家,直到臨去世前,她不停地喊著我和弟弟的名字。下午,我就到母親墳地上看母親,母親的墳地在幺舅母家後麵的山包上,墳包已平,隻見一片麥地。表弟說,墳包是隊上學大寨時修地平掉了。我給母親點了香燭,燒了紙,放了鞭炮,磕了頭,此時,母親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地浮現在眼前,我仿佛看到母親坐在木機上疲憊不堪地紡著紗,看到母親在黃家灣的冷風裏,站在脫籽機旁采著棉花,看到她在明月壩的地裏艱難地舉著鋤頭……。我回想起母親生前和我們在一起的那些往事,感懷母親的養育之恩。我感到心裏一陣陣刺痛。苦命的母親啊!一輩子受苦受累受氣受壓,當我們弟兄有了點出息時,您又離我們而去。現在連墳也沒有了。我在心裏發誓,一定要給母親修墳墓、立石碑,讓母親在地下安息。後來,在1996年,我和弟弟回家,實現了我們的願望,給母親重修了墳墓,立了石碑。石碑還是我和表姐夫一塊從臨江鎮用架子車拉到墓地上的。每次回家,我們弟兄都要帶著妻子兒女到墳地上燒紙磕頭。第二天,我到街上去,在街上碰到一個遠房親戚邱二姨,她見我,驚訝地問我,你什麼時候回來的?我告訴她昨天。她說真神了,她告訴我,昨晚她做了一個夢,夢見吳大姐(母親)給她說“我兒子回來看我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