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3年,蔡大鼎出生在久米村,其祖先就是“閩中舟工三十六姓”中蔡家的人,蔡大鼎青年時期曾到清朝學習。
(琉球曆史諸君可百度查看,涉政不得不刪減)
1882年,蔡大鼎、毛精長將自己家族和林世功家族後人一起接至福建認祖歸宗。
蔡唐講完曾祖的事已經滿臉淚痕,蔡歸在一旁安慰著。
李元浩三人更是肅然起敬,李元浩走到蔡唐身邊,卻不知道從何處安慰,略做沉思便開口道:“蔡先生,對於你祖上的經曆,我深表遺憾,你們這次的護衛任務我們接下了,另外,我對當時的清政府未能保護琉球,深表痛心。”
“哎,當時列強試圖瓜分中國,滿清政府腐敗無能,自顧不暇,中國人民都在抗爭,哪裏能有餘力救琉球啊,一切都是天道啊,是琉球人的劫難啊,怪不得誰,怨不得誰啊!”
“貴祖上幾位都是試圖挽救琉球的英雄啊,哎,落後就要挨打啊!”王強滿含熱淚悲憤無比。
“狗日的小日本,真想去幹死他們!”林越也已經淚流滿麵。
“中國還不是足夠強大,現在小日本在跳,老美在後麵虎視眈眈。目前的中國還經不起戰爭,一戰爭又會落後被欺負,國家和人民的尊嚴又會被踐踏。當下還得努力發展,我相信總有一天中國足夠強大了,會把小日本欠的帳都收回來。”李元浩深呼吸著,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
“幾位,這次任務或許會出現不可預見的危險啊,幾位能答應,我在這裏先感謝各位了。”蔡唐領著兒子對著李元浩三人深深地鞠躬。
“蔡先生請放心,我們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盡量減少危險。”李元浩扶起蔡唐父子,一刹那一個疑問閃出,忍不住問道:“蔡先生,為什麼要選在東明島安置你們的先輩骨灰啊?”
蔡唐深吸幾口氣,努力使自己情緒穩定下來,然後道出了從曾祖到父親幾代人的想法:“曾祖蔡大鼎臨終前正是軍閥割據時期,他深感祖國動蕩,琉球被日本奴役,畢竟家族一直在琉球幾百年,於是便立下遺願,蔡家後代需謹記:一則唐土為父,琉球為母,但我蔡家有炎黃血脈,無論何時,炎黃心不可變,根在福建之信念不可動;二則吾後輩應盡力為中華複興努力,待琉球安穩後,讓吾骨灰回歸久米村,亦可選一地讓吾能東望故土、回望祖國。”
李元浩對蔡大鼎的遺願無比震驚,在琉球需要祖國的時候,作為宗主國的祖國正在生病,無力幫助,但血液中的炎黃血脈卻似乎讓他時刻不敢忘記自己是炎黃的子孫,幾百年過去了,這些家族的傳承卻沒有改變,心係著中國,同時也記掛著琉球。反觀有些人,閑暇之時總是歎息世道不公,淺思付出和回報的不成比例,傷感國家的些許黑暗。這些人與蔡大鼎先生一比,李元浩頓覺他們的渺小。
停頓片刻,蔡唐繼續著那久遠的回憶:“我祖父蔡琉歸臨終前正值北伐戰爭剛剛結束,而中原大戰剛剛開始,中國還是處於內憂外患之中,所以再次要求後世子孫謹記曾祖的遺願,並加上一條要為中華崛起而不懈奮鬥。”
“我爺爺蔡方廷去世的時候改革開放已經進行,所以他要求除了牢記先輩遺願,還要為中國強大盡心盡力。而我父親蔡複漢今年上半年去世的時候,隻留下遺願,將我四代人之骨灰擇東明島最高之山埋葬,麵向琉球群島,背靠中國方向。我四代人東望琉球群島,相信有祖國做靠山,總有一天祖輩遺骸能回歸久米村。”
蔡家四代的忠國愛國情懷,深深地感動著李元浩、林越、王強三人,李元浩看著林王兩人,良久,三人目光交觸之後堅毅起來,一起向蔡唐父子深深鞠躬,然後無比堅決地說:“蔡先生,你家族的傳承令我等深深佩服,在此,我三人保證一定順利完成四位先輩之英魂東望故土,我等縱死不悔!”
蔡唐趕緊上步將李元浩三人扶起,然後激動地握著三人的手:“謝謝,但是,如果遇到緊急情況還是必須保證安全為重,我蔡家先輩肯定不希望你們為此遭受不測。”
“這次,林家和毛家也各要護送三位已故家族先輩和我們一起,李先生明天抽個時間見一下,我們順便商量一下計劃及準備工作,可好?”蔡唐看著李元浩,等著他決定。
“好,元浩不甚榮幸啊,我們也會好好謀劃,明天大家一起商量,確保能夠萬無一失。”
“蔡某再次感謝三位,房間已經開好,一會蔡歸陪你們一起過去,你們好好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