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赤鬆德讚之後,吐蕃三代讚普--牟尼讚普、赤德鬆讚、赤祖德讚均大興佛教,特別是赤祖德讚在位期間,結合佛經翻譯,進行了文字規範化運動,編成譯經書目。
到吐蕃末代讚普朗達瑪時期,朗達瑪采取強硬手段消滅佛教,詔令吐蕃全境禁絕佛法,導致前弘期的結束和吐蕃王朝的滅亡。
接下來,說到佛教後弘期,先前說到的阿底峽尊者,大家還沒忘記吧?”
講到這裏,孜青貢布停下來拿過水壺喝了一口水。見眾人點頭,他繼續說:“這裏還要提到一個很重要的王國--古格王朝,至於它的建立過程,大夥都應該聽說過吧?”
聽眾的五人中,侯三、李立和胖子老七是漢族人,並非頭人孜青貢布的家族,自跟隨頭人起,還從沒聽頭人說起過古格王朝,自然都想聽聽,三人當即搖了搖頭。
孜青貢布隻得從古格的由來說起:“朗達瑪的孫子班考讚是吐蕃最後一個讚普,公元923年,班考讚被奴隸起義軍所殺,其子紀德尼瑪袞帶了三名親信和一百多騎兵,向西逃到阿裏地區的普蘭,打敗了當地的部落首領,並娶了部落首領的女兒,後來逐漸形成雄踞一方的勢力。尼瑪袞去世後,其王國被他的三個兒子所瓜分。其中一個在從前象雄王國的中心地帶建立了古格王朝。
古格王朝的第二代王闊惹,將王位讓給其弟鬆艾,自己出家為僧,法名益西沃,於是在藏區曆史上出現了國王和係統宗教領袖集於一身的現象。
益西沃依靠王權的力量複興佛教,派出僧人赴印度取經學法、修築寺院、組織人力翻譯佛教顯密經典。他聽說阿底峽的名聲後,便決心把他請到古格來傳教。為了迎接阿底峽,益西沃不顧年老,親自帶兵進攻居住在噶洛地區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結果戰敗被俘。噶洛的統治者要求古格王國用與益西沃的身體等量的黃金贖身。於是,益西沃的侄孫降曲沃便在古格王朝勢力範圍內竭盡全力籌集黃金,當降曲沃帶著足夠的黃金來到噶洛時,益西沃卻不肯贖取自身,他命令降曲沃攜帶黃金去印度迎請阿底峽大師,以弘興佛教。降曲沃揮淚離別了叔祖父,按他的命令行事,而蒼老的益西沃不久就在獄中病死了。
阿底峽被益西沃的虔誠所感動,毅然不顧年老接受了邀請,曆盡奔波來到了古格傳教。阿底峽的傳教事業取得了極大的成功。他對於密宗精辟的講解和對律學重要性的分析,特別是對顯宗和密宗之間平衡的強調,使信徒們讚歎不已,不少遺留在雪域繼續傳教的有造詣的藏族僧侶,都聚集在他的旗幟下。
他還針對剛剛恢複的佛教界所存在的認識混亂,顯、密不斷爭論和修習次第上各執己見的狀況,寫了一本佛教經典《菩提道燈論》。這本書的上士道、中士道和下士道,前麵已經講過了,這裏我就不再敘述。
由於阿底峽以及留在雪域的藏族僧侶的不懈努力,藏傳佛教最終實現了教理的係統化和修持的規範化,從而走上了‘上路弘法’的道路,進入了藏傳佛教後弘期,直至達賴喇嘛時期。”
孜青貢布歇了一口氣,問大夥道:“弄清楚了佛苯之爭和藏傳佛教興起的曆史,各位明白為什麼我們藏地民族多念誦的是六字真言,而不是八字真言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