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2 / 2)

見張繡雙膝跪地,閻象和袁胤更是大驚,袁胤趕忙去扶張繡,卻不料張繡推開袁胤道:“我大楚雖禁行跪拜叩首等奴性之禮,但不過止於政治而已。孤王此跪,是行家禮,叔父你此跪亦是家禮。叔向侄跪,自然不妥,若是叔父不肯先起來,本王怕也隻能陪叔父對跪著了!”

袁胤這才猛然想起張繡曾明令禁止君臣之間行跪拜叩首之禮,不過卻是不曾想張繡會如是說出這樣一番話,頓時心裏一股如洪熱流流過,不知該說什麼好,眼淚更是止不住往下掉,這次卻是感激涕零了。

還是閻象提醒,袁胤這才極不好意思先起身,張繡倒也大方,直直落落站起來,三人對麵,君臣之間不覺大笑出聲。

當日張繡便是下令,讓張泉以太子身份,每日仍參與朝會,且站於自己身旁。

張泉:……

楚國初建,雖然官製已經趨於完善,數月下來賈詡華歆王朗袁渙等人也是將張繡最初提出的官製改革有了具體的方案,各個官職府衙職責法權更加明確具體,也設立了一些新的具有開創性的部門官職。但是對於官製最大的改革,張繡還尚在醞釀準備之中。

在三公九卿的框架上,為了貫徹軍政分離的原則,於是隻留大將軍一個武職列於三公九卿之中。至於列朝列代都在三公九卿之中的太尉之職,僅僅給了一個“位同三公”的待遇。

這並不是說太尉的職權遭到了削弱。而是張繡有意將三公九卿當做文官中的專屬代名詞。但從本質而言,軍事是為政治服務的,所以保留相當於後世三軍總司令、國防部長的大將軍留於三公之列。

這是文武官製的大改革。楚國上下施行此種模式乃至具有成效還需一些時日。除此之外,張繡還新設立了一些部門。比如在主管建設的司空府下,細分都水台(司)、行道台、城建台,類似於後世的水利部、交通部、工程部。並且增設技器司(台),設置技器大夫,鑽研冶鐵、水利、鍛造、農作器具等等技術並專職製造發明器械,即古代版本的科技部。

除了這些,另一具有後世特色的機構也是被張繡提前發明出來——翰林院。與後世的翰林院涉及了政治不同,張繡設置的翰林院不得參預政治。雖然選進翰林院的人都必須具有特別的藝能學識,也稱作大學士,但是隻能為正式官員提供意見和谘詢,不得幹預政事。其實質就相當於後世的專家委員會。

大學士的待遇相當之高,甚至不比四品官員待遇差。但是卻有不得幹預政治這一條,所以理所當然成為楚國部分特殊人群的處置之所。

比如江東二張,張昭張紘,張繡極其不放心這兩位江東元老,但是又不舍得讓這兩位滿腹經綸學識的國士賦閑在家,便是委以大學士之名,作為專職專家顧問。

自楚國立國以來,張繡麾下的文臣謀士們便是突然發現,他們的主公張繡除了富有武略之外,在政治上也很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不僅如此,這位原本以勇武善戰聞名的主公,在擁有了一塊屬於自己的穩定地盤後,很是熱衷於革新政治。楚國新立,這位楚王便是提出了一項又一項新政舉措,每當人們覺得新政顯出了初效且將愈來愈好的趨勢的時候,這位楚王便總會再提出一兩項驚於世俗的改革措施。

這一次也不例外,張繡巡視沿江諸郡的時候,一來是看看華歆在荊南以及豫章等郡的安撫並化政策做得如何,另一方麵也看了廬江郡、蘄春郡這些淮南舊郡新政推行的程度。最後的結果是令張繡十分滿意的,於是張繡便是準備繼續在政治改革上再下一劑猛藥。

這一次的改革仍舊先以淮南九江、廬江、蘄春等郡先行推廣,再推行至江東數郡,最後推行至豫章地區、荊南地區乃至全國。

其實這一次進行了改革並不複雜,相對軍政分離明典刑罰等很是簡單。但一般越是簡單的事,涉及的利益層麵可能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