蘄春城,張勳軍正緊鑼密鼓準備著對黃祖軍的反擊,因為邾縣的失陷,蘄春郡太守袁霸以及廬江郡太守步騭都給與了張勳軍盡可能的支持,在很短的時間內便是給四萬楚軍征調了大批的民夫車馬和足夠的糧草輜重。現在就等江夏生變,黃祖軍心大亂之時給予雷霆一擊了。
而另一邊的黃祖軍在攻下邾縣之後也是暫時沒敢繼續進攻,張勳雖然在張繡手下是楚國四征將軍裏麵最弱的一個,其手下的兵馬戰力也不怎麼樣,但隻會憑借兵馬數量優勢打仗的黃祖仍是決定等襄陽和江陵派來的援軍到了之後再行進攻。
劉表決定同孫權聯合對抗張繡絕非一時之念,而是經過了長思遠慮的結果。而張紘路經襄陽的一番遊說,不過是剛好起到了點燃劉氏韓國與孫氏吳國合縱這把火的作用。
有著無比富裕的錢糧充作後盾,劉表在亂世中經營的情報網可是很強大的。對於身負江東二張之重名且為孫吳重臣的張紘的行跡是有所了解的。知道張紘是在孫策去世之後為孫權爭取天子和朝廷的正式冊封和曹操勢力集團的支持而去的許昌,最後張紘上下一番遊說,終於使孫權得以名正言順繼吳侯之爵、冊拜討虜將軍,權領豫章事。而其代價就是張紘本人被留在了許都擔任侍禦史。
曹操願意扶持孫權自然是有其利益考量的。當時曹氏集團北有袁氏集團強壓,東南又有張繡集團興風作浪,為了不使得張繡集團做大,便是打算行扶弱抑強之策,扶持丟失了江東根據地的孫吳集團來避免張繡短時間內兼並江南。
曹操算計的沒錯,隻是到底人算不如天算,自數年前張繡舉兵離開南陽的時候“天時”已經是悄然發生了轉變,數年之後這種轉變愈演愈烈,終於是成了一股不可預測不可把握的趨勢,曹操和袁紹在官渡打了平手,劉備重新劃地自立並穩固了勢力,張繡雄踞一方實力愈做愈大,但時至今日也不再對天下局勢的走向擁有先知先覺的能力。
許都事變就是當今天下變得更加多變複雜的最明顯和最直接的例子。不管是哪一方的勢力都是沒有料想得到,以不到二十歲的天子為首的董承伏完為輔的漢室集團居然舉事成功!
曹操是最意外最沒想到事情發生的一個人,要是再多長一個心眼多那麼一點點戒備許都事變都是不可能成功的。當然其實在曹操內心裏荀彧在事變之時的態度和決定比起許都事變整個事情更令他心頭震顫。
袁紹也沒想到天子居然會自己跑出許都,早知道如此就聽許攸的建議派輕兵偷襲許都了。
張繡也是相當意外的,要知道曆史上的董承等人舉事乃是以失敗告終的。卻不想各種陰差陽錯之下,被漢室集團覓得了千古難尋的良機,被其抓住了萬千黑雲下的唯一一縷亮光,一把翻牌!
同樣也是這件事情刺激到了張繡,提醒了張繡如今這漢末三國和自己記憶中的三國曆史已經是大相徑庭了,自己這小蝴蝶翅膀扇的風已經是大到了把自己裹陷其中不能自拔的地步了。以後便是不大可能對天下大局的走向有猶如金手指一般的預知能力了,就得靠自己的眼光和判斷力走了。
想想也是,若是一直憑借對曆史的了解,而避難就易地去照搬腦子中已知的東西一昧書寫曆史,縱然笑到了最後又有什麼意思?曆史,還是去開創曆史更有意義!
其實就連劉協自己也是沒有想到自己竟然如此輕易地獲得了自由,這種感覺太不真實了。就像是一隻從小就在籠子裏出生長大的小鳥,突然有一天被打開了籠子,卻不敢相信外麵的世界是真的是可以觸碰的一般!
許都事變,改變的並不僅僅是漢室的氣運,而且還帶起了一個潮流。
天子脫困囹圄,雖然降帝位去國號,隻據有關中一地,看似末路,但若是能休養生息破而後立,關中乃至三秦便會再次成為龍騰之地,漢室氣數亦可重改。
因而在此天下局勢大變,漢室小朝廷百廢待興之際,卻是有無數各地的漢室舊臣和一心懷漢的仁人義士紛紛啟程前往關中,欲為劉氏正統效命,去投身於再興大漢的信仰中。
這其中的代表人物有被曹操罷官削爵的漢太尉楊彪,以及被奪了北海郡地盤而委身曹操羽翼之下的少府孔融。這兩人原本在許都一個賦閑養老一個被委以虛職,都被曹操所忌憚且被與天子隔離開距離,因而許都事變之時並未能參與其中。
等劉協在關中自立,並下禪國封詔,楊彪便和孔融一道從曹操處告辭,要去為漢室效忠。而曹操當然不敢在此分國建邦的風頭上去阻殺漢室臣子,哪怕這些人明說了自己要去振興漢室,言外之意就是遲早要打回來,但曹操也不敢在此時冒天下之大不韙成為眾之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