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虎離山(2 / 2)

楚國水軍自然不會傻愣愣呆在原地任由吳軍的蒙衝突冒衝撞,在前沿一艘巨型鬥艦坐鎮指揮的周瑜看準時機一聲令下,旗官隨之發令,然後進軍的鼓聲擂起,得令的楚軍蒙衝冒突當即悉數掛帆,麵朝麵地朝著吳軍戰船疾行。

不消多時,兩軍的上百艘蒙衝冒突便是在遼闊的江麵上衝撞在了一起。因為戰船的設計都是大同小異,船首堅硬而船身狹長脆弱,因而全速衝撞在一起的結果自然是優勝劣汰的。噸位大的撞翻噸位小的,船隻結構堅固的撞散架船隻結構老舊陳化的。除此之外也有一些例外,某些蒙衝冒突的舵手因為沒有掌控好船頭方向而使得自個的船身被對方的船頭直接撞上,結果往往是狹長的戰船被直接撞斷成兩截……

此時時值二月初,風向仍偏北。此戰之前張繡的一幹識天文通地理的幕僚謀士和隨軍的太常寺司天監的官吏便是推算好了風向,因此主動出擊占北麵南楚軍更占得天時一些,這些反映在戰場上的直接結果就是同等噸位差不多堅固程度的吳軍和楚軍戰船迎麵相撞,占便宜的往往是楚軍。

雖然說楚軍最終也沒占多少便宜,也就比吳軍少折損僅僅十來艘蒙衝冒突,但是要知道,當下的楚吳兩國水師力量是基本持平的,甚至因為水軍士卒的素質原因楚軍還稍弱一些。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一方所獲得的微弱優勢,都可能成為最終一方決勝的關鍵力量。

蒙衝冒突之後便是大型戰船鬥艦壓上。所謂鬥艦,就是專門為水戰相鬥設計的戰船。鬥艦有重心穩定的底部結構,船舷建有半身高的女牆,女牆下又開掣半身高的棹空,供劃槳水手置身其中。甲板上距離船舷五尺建一層樓棚,開有箭孔槍口。樓棚上又有半身高女牆,可列戰兵。

蒙衝冒突在喪失速度和衝擊力之後對於鬥艦的威脅是很小的,因為有高度差距,鬥艦上的弓弩手居高臨下。而若是蒙衝冒突上的戰卒選擇用勾撓攀附登船,那鬥艦上完善的槍刺防禦會教其做人的。

幸而大多數蒙衝戰船也是雙層結構,有小型船艙的保護,還是不至於被鬥艦的水卒屠殺的。接下來便是趁著鬥艦與鬥艦相鬥的空當,瞅準機會咬一口就立下大功了。

一時之間江麵之上箭矢漫天亂飛,戰船與戰船的碰撞聲、木頭的斷裂聲,雙方士卒的落水慘叫聲,乃是成為了彭澤湖最主要的風景。

樓船一般是最後加入戰團的,或者說很多時候沒有擠身其中的必要。因為實在龐大高聳,而又攻防設施完善兵卒眾多,這種戰船在這個時代的水戰中很難被擊毀或繳獲,一般情況下多是象征性的,以樓船的樓層數和高聳程度象征本國的軍力。最多就是利用樓船上安置的拋石機和弩機,來給前沿提供中遠程的支援。

張繡所乘的這艘五層樓船,安置了一台大型的拋石機和數台中型的拋石機,靠近戰團之後,便開始向著對麵遠處吳軍戰船密集處拋射火油罐和石塊。看起來架勢很足,但是實際的戰果卻泛泛。一方麵是這個時代的拋石機本就精度不準,再加上在水上作戰,更是不穩。因而幾十罐火油和上百石塊投射出去,卻隻有不到十顆命中,還是在順風情況下,命中率不足一成。

好在這十顆砸出去的結果還不錯。一罐火油直接燒的一艘吳軍蒙衝上的士卒不得不棄船跳水,另有一罐直接澆在了一艘吳軍鬥艦甲板上,雖然火油布發生意外沒有引燃火油,但是好在楚軍的弓弩手適時補上了幾支箭頭綁布的火箭,引燃了這罐火油,卻是直接燒的這艘吳軍鬥艦上的十數名水手水卒滿身是火。

至於其他的石塊,也是砸死砸傷了不少吳軍士卒,甚至還砸穿了一艘吳軍鬥艦的甲板,使其漏水。另外還砸斷了兩艘蒙衝船身。

吳軍水師都督蔣欽,此刻卻是藏身在一艘艨艟船艙下,眼睛怒視著麵前一艘懸掛著楚軍戰旗的大型鬥艦。

一刻鍾前,正是這艘鬥艦的指揮者命令手下弓弩手射火箭引燃了自軍一艘主力鬥艦,導致該艘鬥艦戰力大損,緊接著被楚軍的蒙衝得了機會,楚軍水卒趁機登船近戰,接著越來越多的楚軍艨艟戰船圍了上來,這艘自軍的鬥艦便是為楚軍掌控了。

一艘鬥艦的得失,卻是當然引不起蔣欽的怒火的,引動蔣欽怒火的是,楚軍這艘巨型鬥艦上的指揮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