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出走許都(2 / 2)

劉協和擁漢派的這個決定很符合常理,許昌雖然距離荊州劉景升處更近一些,但是無奈董承和伏完等人心悸劉表的文強武弱,很是怕劉景升的荊州軍太過孱弱,不能護持王駕。更何況前往荊州的必經之路南陽有著曹軍的重兵把守,絕難順利通行。

而去徐州,路途並不遠多少,雖然也有曹軍諸部把守邊界,但是在一馬平川的中原平原上可供選擇的餘地更多。更何況劉皇叔可是衣帶詔上的血書者之一,與曹賊勢不兩立的漢室宗親,且與董承等人有所聯絡,此番東行,脫困的把握性更大。

出走許都三日後,劉協等人卻是從東麵得到了一個探報——劉備與張繡的聯軍,已經是於月前攻下了沛城。

毫無疑問,劉備的這番興兵乃是遵從了衣帶詔上的劉協詔命和與董承等人裏外相合的約定,看來不同於劉景升和劉季玉這兩位徒有皇叔名號卻隻顧自保自立的漢室宗親,這位劉玄德劉備劉皇叔才是真真正正心係匡扶漢室的漢室帝胄!

劉備軍和張繡軍既然拿下了沛城,這就直接意味著劉協前往徐州避難的路程大大減少,且分散在各地的曹軍也很難對劉協的車駕造成實質性的威脅。眼下隻需要和徐州軍建立有效的聯絡,那從曹操手中脫困可就是十拿九穩的事兒了。

於是並沒有猶豫,劉協當即在車駕上草書一份詔書,對劉備一番火箭式的任命,連帶著還給了張繡一番封賞,要這兩人領兵前來護駕。

劉協派人去小沛方向去找劉備和張繡的同時,這兩位主人公一個還在泰山地區剿滅臧霸部曹軍,另一個領兵在豫州東南攻城略地。不得不說,劉協和董承伏完等人的情報信息網實在太差了,連即時的信息都掌握不了。

當然這絕不能怪劉協和董承等人。畢竟在許昌拿事的是尚書令荀彧,關於劉備聯合張繡在東麵起兵伐曹的戰事,荀彧一個字也沒給劉協彙報。就算是車騎將軍董承,也是被蒙在了鼓裏絲毫不知道劉備張繡已經起兵月餘的事兒。

荀彧雖然幫著劉協成功脫困許都,但是這並不代表荀彧就此忠心於天子和擁漢派。中興大漢有很多種方式,現在的荀彧荀文若卻是絲毫沒有想法按著劉協的方法來。

因而麵對劉協,荀彧一直是問一說一,不問二就絕不多說一個字,關於劉備和張繡起兵這件事對劉協是閉口不提。而劉協受到的探報,乃是董承派出去兩天的斥候即時打探到的,但並不準確。就連劉備和張繡本人的和徐州軍淮南軍主力的位置動態都沒有具體探清。

換一句話來說,劉協和董承現在得到的消息,其實乃是一個多月前的情況。也就是說,劉協和董承等人是以為劉備和張繡都在沛城方向的。

這樣的前提導致的猜想就是,劉備和張繡現在是統領著徐州軍和淮南軍主力正在往西麵許昌的方向在攻打。

也難怪劉協會激動萬分而董承等大臣群情激亢了,如此一來,情勢可就變得太好了。徐州和淮南加在一起起碼十幾萬大軍,對付曹仁夏侯淵等曹軍占的是絕對上風,看來脫困之日近在眼前啊!

幻想的泡沫很容易就破了,又往東行了數日之後,劉協等人終於得到了確切的消息,劉備和張繡攻打小沛隻是佯攻之舉,劉備以及徐州軍主力現在正在千裏之外的泰山郡,而這一路兵馬的主帥張繡,卻也沒在沛郡,而是在數百裏之外擴充地盤。

情況迅速惡化,在沛城的不過劉備的大將張飛和不到三萬徐州軍,而且這些兵馬在攻下小沛之後再未寸進一步。而正麵防守張飛的夏侯淵部也有三萬左右曹軍,兩方誰都奈何不了誰,指望騎兵甚少的戰鬥力偏弱徐州軍來救駕是絕對指望不上的,但是被夏侯淵手下的精壯曹軍攻擊那卻是完全可能的。

一頭紮進夏侯淵鎮守區域的劉協等人很快就吃到了出許昌以來的第一個大虧,得到斥候探報的夏侯淵領著千餘輕騎趁夜襲擊了漢軍營地。大多數原本是曹軍出身的士卒見來敵打的是曹軍大旗和夏侯氏將旗,紛紛跪地請降。而忠於劉協的董承吳子蘭種輯等人手下的三千多人馬,哪裏擋得住最擅於破襲戰的夏侯淵部卒,廝殺一番,又折損了半數。

混戰中越騎校尉種輯死於夏侯淵刀下,而參預事變的核心大臣之一議郎吳碩也死於亂軍馬蹄之下。吳子蘭和董承倒是清楚夏侯淵的實力,一路且戰且退,這才護得劉協周全。然而隨侍的妃嬪散了大半,百官被俘被殺了大多數,抓的曹氏宗族人質也大多被救。幸而董貴人和曹操次子曹丕仍在漢軍手中,不然實在敗的太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