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一眾文臣謀士們的一齊歎氣也是有其原因的。這條玉帶的珍貴程度,某種程度就代表著今日孫乾所求之事的重要性。同樣的這也是對於張繡的一種暗示。
隻是此刻張繡心裏卻是另一種想法:湊,怎麼又是一個送玉的?
玉帶遞到眼前,張繡卻是立即辨識出了這是一塊宮廷禦用的頂級玉帶,心底生疑,問道:“孫從事,此物,應該隻有公侯之上才佩戴的起吧?”
孫乾眯笑起了眼睛:“將軍好眼光,此物,卻是當今陛下曾戴過的聖物,乃我家將軍在許昌時為陛下認為皇叔時親手所賜。此番孫某前來淮南,徐州沒什麼拿得出手的東西,我家將軍便特意囑咐帶此物以送鎮東將軍,以報去年張、高二位將軍相援之恩!”
滿堂的人倒抽一口冷氣,原來是皇家禦物啊,這劉備也是膽子夠大,竟敢將皇帝親賜的物品隨意贈給他人,這要是十幾年前絕對是個罔視君王、蔑視皇權的死罪,在現在也會落個不大不小的把柄,他劉備送人東西難道不帶考慮的麼?
張繡卻是心思更沉,再仔細打量一番玉帶,卻是忽然站起,抽出侍立在身側的親將周倉的腰刀當空劈下!
麵前的孫乾也沒預料到張繡會突然來這一手,雙手端著玉帶呆立當場。
綴著皇家寶玉的綢帶被利刃一刀兩斷,內裏一條白色綢帶掉落在地。
滿堂皆驚,顯然所有人都沒有預料到張繡說動手就動手。雖然動手的對象並不是針對人,但是毀壞皇家賜物也是一個不小的麻煩。
不過此刻所有人的注意力還是大都放在了孫乾手中那條暗藏玄機的玉帶和落在地上的那條綢帶上。
張繡將腰刀插回周倉腰間,從容盤腿坐下。
孫乾此刻還沒有從被張繡一眼識破玄機的震驚中緩過勁來!
開什麼玩笑,聽說最初此物經過曹操奸賊之手也沒被被看出什麼不同,而董國舅為了破解玉帶的秘密,不眠不休了好幾個日夜,最後還是在機緣巧合下識得了陛下藏於玉帶中的血詔,但是為何張繡卻是打眼一看便知道此中有隱秘?
孫乾想破腦袋估計也不會想到,在他看來異常匪夷所思的事,在張繡這兒卻隻是一個耳熟能詳的演義段子而已。事實上張繡對於真實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衣帶詔這碼事還是存在質疑的,不過現在看來,卻不是空穴來風。
想不通其中的緣由,孫乾也隻能強擠著笑臉先誇一波張繡:“將軍慧眼如炬,一眼就識得這衣帶詔,卻是我大漢之福,得鎮東將軍助力,我大漢中興更加有望啊!”
在場的不少人臉立馬就黑了,這孫乾先入為主的功夫也是強啊,我們還沒表過任何態度,你就直接把我們拉上戰船了。
孫乾腆著臉,從容不迫的從地上撿起那封血寫的衣帶詔,故意抖了抖自己肩膀,清了清嗓子煞有介事振聲道:“皇天再在上,天子有詔,爾等接旨!”
從上一句孫乾的話裏,在場的張繡軍文武都聽到了這條禦用玉帶裏原來藏的是一個詔書。所謂“詔”,自然乃天子禦用的詞,至於詔書裏麵的內容其實大多數人都猜得到,不過所有人都沒猜到的是,孫乾這廝卻是當堂要充當一回“天使”,當堂宣讀這道詔書。
不過仔細想想也是,若是想張繡更簡單容易的答應詔書所令,當著眾人的麵將其念出來也不失為一個良策。再說在場也隻有張繡軍高層的文武主幹,萬萬不存在泄密的風險。
心裏暗罵一聲孫乾多事,張繡卻不得不站起身接詔。下首的一眾張繡軍文武見張繡起身,也是和張繡一齊做出了躬身洗耳狀。
相比後代明清時期臣子動不動就跪拜在地,秦漢時期的君臣禮節卻是還沒發展到那種低俗嚴苛有違人性的程度。在兩周及秦漢時期,實際上甚至不用站起來躬身稟手,你坐著接旨都可以,隻要你做出低頭謹慎認真聆聽的姿態就好。當然後麵這條不成文的要求對於董卓曹操之輩並不適用。
“朕聞人倫之大,父子為先;尊卑之殊,君臣為重。近日操賊弄權,欺壓君父;結連黨伍,敗壞朝綱;敕賞封罰,不由朕主。朕夙夜憂思,恐天下將危。卿乃國之大臣,朕之至戚,當念高帝創業之艱難,糾合忠義兩全之烈士,殄滅奸黨,複安社稷,祖宗幸甚!破指灑血,書詔付卿,再四慎之,勿負朕意。建安四年春三月詔。”(全文取自三國演義段。)
孫乾悲昂交加地念完衣帶詔,旋即將衣帶詔高懸於手示意眾人查驗真假。綢書上的血字早已發黑,但是右下角那一小方璽章卻是保持著耀眼的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