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1 / 2)

張繡不等山越改化取得更大進展便返回淮南,自然是因為北方即將風起雲湧的原因。

剛回到壽春,便有兩個不大好的消息被稟告給了張繡。其一便是郭嘉與許褚挾持了賈詡的出逃事件。

毫無疑問,這個事件的性質是極其惡劣的。在自家老巢能發生這種後果極其嚴重的事件,按理說所有有關的當事人都理應受到重罰,但是張繡的處理卻是出人意料,並沒有處罰讓許褚被輕易放出的直接責任人壽春宮令袁胤,相反的,張繡還褒賞了“救人”有功的其子侄袁耀袁宮尉,而對於郭嘉和許褚這兩位重量級人物的脫逃卻是沒有任何的責任追究,著實令眾人困惑。

另外因為張遼高順兩位大將的回師,周瑜卸任暫代的壽春副守備之職,不過他有更好的去處,那就是去整頓孱弱的揚州水軍。

因為之前的諸侯爭雄焦點都在中原大地上,加上張繡根基不穩精力有限的原因,張繡軍的水軍一直處於無足輕重的地位。不過張繡本人並不是那種大陸軍主義者,之前通過橫渡長江襲取江東已經充分顯現出來了水軍不可或缺的作用性,尤其是張繡如果想要在江淮之間有所作為,那就必需新建戰船,編練水卒,如此一來才能在這亂世之間獲得更強的戰略縱深性和延展性。

說幹就幹!周瑜擔任壽春副守備的這段時期,壽春的文武都見識到了美周郎的文才武幹,尤其是壽春城外目睹了這位年僅二十四歲的青年俊傑的膽識機變和英勇表現之後,卻是沒人對於張繡選擇讓周瑜做揚州水軍都督有所質疑的。

另外的,張繡還將在震澤水戰中表現優異的呂蒙安插進了水軍中,授意軍職,歸周瑜調遣。

還有猛將太史慈,張繡一度考慮過讓太史慈與曹性一起掌管羌胡弓騎,但是細思良久,張繡還是選擇了將太史慈下放至匱乏統兵將領的張勳軍中,並授以掌兵實權,以示看重。

至於在舒城意外挖掘出來的童飛,張繡除了其武力值之外並不確定其其他能力,便按照以往的慣例,先留在身邊當一段時間的親將再說。

另外一個不大好的消息是賈詡告訴張繡的,李儒來投奔張繡來了。

李儒何許人也?昔日國賊董卓的第一智囊加第一親信心腹也!在整個董卓之亂中扮演了一個極其重要的角色。可以這麼說,董卓做過的禍事,一半以上都有李儒的身影顯現其中。如果說賈詡因為攻毒於心計而被人稱之為毒士的話,李儒的所作所為卻是明麵上的直接就端的是毒辣無比,做過的其一毒辣之事就是親手鳩殺少帝並連帶殺掉了唐妃與何太後!

也許是做過的事太過天怒人怨,後來董卓被殺,王允等人第二個找的就是李儒,不過好在李儒不光手段狠辣,眼光也是夠毒,早就看出來了呂布的二心,因此事發剛開始抱病在家的他就趁亂溜掉了。但是後來李傕和郭汜殺回長安,掌權的李傕為李儒重新請任官職,卻是遭到了獻帝的寧死不從的堅決反對,加上李儒在西涼軍內也不怎麼受待見,此事最後作罷。

其實也是,李儒你殺了人家劉協的親哥哥,於情於理劉協都不可能再容忍李儒再次上堂朝拜,要不然大漢朝廷劉氏皇族真的就成了天大的笑話了。

無官無職的李儒從此隱沒。李傕和郭汜之後也沒有絲毫重用李儒的意思。其實從最開始李傕表賈詡為左馮翊卻隻是奏李儒為區區侍中的時候李儒就已經喪失了在西涼閥中的地位。後來賈詡又被表為尚書仆射、光祿大夫甚至還要封侯,昔日西涼第一謀士李儒卻是徹徹底底從政治舞台上消失湮滅。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李儒並沒有死於王允的政變和其他兵亂中,特別是李儒帶著賈詡的家人來到壽春更是直接向張繡證明了這點。

親麵張繡,低頭躬身的李儒一言一句老老實實將自己不為人所知的遭遇向張繡道來。其中的大致意思如下:李儒看出李傕郭汜時運不久而私逃回老家西涼,又因種種原因不得不重返中原討生活,其間作出決定來投奔張繡,半路偶遇在南陽附近巧遇從武關押送賈詡親屬去許昌的段煨部士卒,通過自己曾是西涼閥中人的經驗並施巧計,救出賈詡家人,一路晝伏夜出,各種打探消息,終於奔走來了淮南。

“李儒自知罪孽深重,常恨不能為漢君賜死以得解脫並慰天下民眾,也曾想自我了斷以示往日悔恨,但人終有一死,早死實在便宜李某犯下的累累罪行了,因而我李儒願擇一明主仁君效犬馬之勞,傾盡所有以助興漢救民之業,望鎮東將軍成全!”

坐在上首位置的張繡雖然麵色沉重神情專注,其實張繡心裏對於李儒所講的遭遇是一個標點符號都不信的。倒不是說李儒說的都是假的,而是張繡清楚李儒所說的都帶有渲染和誇張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