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誓旦旦要將盜竊者五馬分屍的劉曄最後還是消氣了,畢竟麵對淘氣聰慧的小兒子,劉曄終究還是發不起脾氣來。
劉曄的小兒子叫劉陶,雖然隻有五六歲,但是麵對一群大人卻是絲毫不怵,甚是能言會道,一句:“兒子拿父親的東西不能算偷!”便惹得張繡大笑,一瞬間想起了自己的便宜兒子張泉。
劉曄自己更是疼愛這個幼子甚於其長兄,又哪裏舍得責罰幼子一時貪玩好奇之舉。哪怕小劉陶眨巴著眼睛說那卷羊皮圖紙被他拿去了皖城喬家給喬家小子開眼界,最後還落在了陶家沒帶回來,見張繡一直笑著誇劉陶年紀小小卻口齒伶俐,劉曄對此事也隻是一笑置之。
經曆年初的大清肅,現在的廬江郡“幸存”的世家大族數量相當少,就好比偌大的郡治皖城,卻是隻有喬氏一族得以免於水火之災。
所謂水火之災一詞,其實乃是今年淮南最為流行的一個詞語。在清肅中,那些昔日不可一世的世家大族先是被罰沒家產,所有地契賣身契之類的統統為執法軍兵所焚,是為“火”字。然後通通貶為庶民,悉數遷往江南未開發之地。因為去江南要渡江水,是為“水”字。
這裏需要指出的是,這皖城喬氏並不像與其他幸免遇難的世家大族是因為一向功德仁厚口碑民心雙佳而被法外開恩的,而是張繡在清肅前夕,特意從待清肅名單中劃掉的。
如果要糾結張繡為何留下喬氏的原因,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因為大小二喬存在的關係!
張繡雖然不是好色愛美之人,但是也不是一個辣手摧花之人。想想一年之後,國色天香的大小二喬會淪為池塘邊的洗衣婦的情景,心腸軟的張繡還是決定憐香惜玉一次。
現在,也是該見識一下傾國傾城的大小二喬之顏了。
曆史上孫策和周瑜是在建安四年,也就是明年攻破的廬江,然後各自娶了大喬和小喬。
關於大小二喬和孫策周瑜兩人的婚姻,或強娶迫嫁,或早有垂涎見色起意,亦或郎才女貌情投意合,這些問題張繡現在是沒有興趣的,唯一感興趣的就是如何撮合一對,給自己麾下的青年才俊謀一點福利。
畢竟孫策已經掛了,大喬總得有個歸屬。當然,張繡也不排除人家喬家看上自己的可能性。
說實話,若是如今的張繡上門提親,喬家絕對是萬萬不敢有一個不字的。說不定還能嫁一送一,讓張繡抱得姐妹花而歸。
當然這些都是說笑了,我們張文錦同學的婚姻觀念還是較為保守的,仍保持在一夫一妻製的現代觀念而不曾被封建糟粕所汙染。
與劉曄一同前往喬家的時候,張繡並沒有帶一名武威營親衛,甚至連從不離身十步遠的心腹親將胡車兒也未帶在身邊。而是換了一身極為樸素的行頭,扮作一位文吏。
張繡雖然身材高健,但是戴上儒冠穿上文士服之後,卻是很快流露出了一股自然的書卷氣息。找來魯肅諸葛瑾一起同行的時候,要不是張繡主動開口說話,魯肅和諸葛瑾兩人就差點要忽略掉了這個靜立一旁的小文吏。
對於張繡的扮相,劉曄和魯肅諸葛瑾都是極為驚詫的。卻是根本不曾料到自己這位以武勇出道且揚名的主公居然有如此的書生儒士氣質。
根本不比一個讀了十年聖賢書的文人少分毫的書卷氣啊!
打扮妥當,張繡還叫上了便宜侄子陸遜。對於陸遜,張繡的想法可是必須培養起深厚感情的,多一點共處時間,也就更親近一些。
一行十餘人打著為劉曄找回圖紙的名頭,徑直往喬家而去。
以前的皖城喬氏,因為家族男丁不振而日漸式微。但是等張繡借天時而發動大清肅之後,保全下來的喬氏反而成了皖城乃至廬江郡“數一數二”的大族。
不得不說這實在諷刺。由一個本不入流的家族撐起世家豪族階層的門麵,可見當下在張繡治下大族豪門地位如何。
張繡的政策其實很明了,就是打壓世家豪族扶持寒門,轉換自古以來由貴族世家充當政府連接基層民眾紐帶的局麵,而建立起政府與底層百姓直接的聯係。
當下揚州的世家大族,包括那些張繡重臣的本家家族,其一舉一動都是極為小心翼翼的。因為那些清肅之後出現的官衙職位空缺,張繡一律提撥了那些出身普通人家或寒門的佐吏充任要職。
從前飽受世家豪族官員打壓的寒門士子這回可算翻身把歌唱了。鑒於張繡施行的完備檢舉告發製度,若是那些僅存的世家豪族有一絲一毫的不法之舉,等待這些世家豪族隻有坑死人不償命的連坐製度,量刑也是輕罪重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