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自上而下(2 / 2)

擁有了權勢,對於世家名族來說錢財土地什麼的根本就不是事兒。擁有了捐奉的土地,豢養了效忠效力的門客,世家士族的勢力便完全組建起來了。因為不同與先積累土地人丁的地主豪強,所以說世家名族的發家史是自上而下式的。

現在,我們再說回荊州本土兩大階層的鬥爭問題。

諸如蔡家、蒯家,都是出過執掌權柄的顯赫人物的家族,屬於荊襄名族,而且是整個荊襄士族世家的代表。而張羨,則完全代表的是荊州的宗族豪強階層。

雖然同屬統治階級,但是世家名族和宗族豪強並不是總能尿到一個壺裏。我們知道,在封建時代,有兩樣東西是最重要的。其一,是權力,其二,是土地!

在這裏權勢可以被理解為上層建築,是政治性的東西。而土地代表了經濟基礎,是經濟性的東西。世家士族把控了主要的權勢,但是宗族豪強把控了主要的土地。一個代表的是社會體係的核心,而另一個代表的是社會的基礎,這兩者處於一種相對的關係。

說複雜了,這是一個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間的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相互轉化的問題。說簡單了,就是兩者相輔相成而又相互鬥爭的問題。

從兩者相互平衡的角度出發,世家名族處於上端,握有權力的他們需要來自經濟基礎的支撐。宗族豪強處於統治階級的下端,擁有社會大多數財富的他們需要政治和社會秩序的正常運行,需要權力提供必要的庇護。

但是不論世家名族還是宗族豪強,很重要的一點,他們都是人,都是以人為主體和單位的。而人,恰恰是一種既有欲望而又自私的人。

於是很多時候,手裏握著權力的世家名族想要直接掌控財富,享有直接的財富,達到在統治階級內部的絕對掌控。而同樣,擁有社會絕大多數財富的宗族豪強不甘心自己的權勢,想要謀求在政治上的更多話語權。

你想我的,我想要你的,這便是形成了矛盾。

劉表是趁著討伐董卓之戰的機遇起家的。是趁著天下豪雄們特別是袁術孫堅無暇顧及荊州的時候做主荊州的。這是劉表成功的外部因素。究其內部因素,劉表個人的因素是一部分,但是以蔡家、蒯家為代表的荊州世家士族的支持

卻是最主要的原因!

劉表來荊州之前,荊州是由各郡縣的宗族豪強階層做主的,並且完全強壓世家名族一頭。

但是自黨錮之禍解禁以來,世家士族的元氣已經逐漸恢複了。荊州本土的世家名族更是不能再容忍宗族豪強這群土鱉騎在自己頭上。於是世家士族的代表蔡氏、蒯氏找上了漢室宗親劉表。

我們說過,參加太學生運動和黨人運動的劉表本就是站在世家士族這一邊的,這便可以解釋為什麼劉表需要單騎入荊州。蔡瑁蒯良蒯越等人在劉表身上押注自然沒錯。

最終,荊州世家名族們的蟄伏沒有白費,加上宗族豪強本就具有分散性,有了打旗的世家士族階層自然大勝。隻是到底力量有限,不過隻是在荊北地區獲得了絕對性勝利,並沒有在整個荊州地區大獲全勝。

好在世家士族們需要好好消化,荊南地區的宗族豪強勢力也被劉表的恩威並施弄得不得不暫時夾起了尾巴做人。

不過該來的總該來。宗族豪強階層的代表——曆任零陵、桂陽、長沙三郡太守的張羨在整合了荊南地區的宗族豪強勢力之後,終於對自認為高人一等的世家士族宣戰。公開和劉表劃清界限,自立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