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自上而下(1 / 2)

世家名族的概念,比起宗族豪強簡單多了。

相比於宗族豪強依靠田地和人丁為基礎積累實力,世家名族往往是因為家族出了顯赫的人物,具有相當的權勢或者名望,從而獲得田地和人丁。

就好比江東孫氏,以前家業是很小的,家族擁有的錢糧土地不過相當於縣級的中等豪強。開始做官的時候,孫堅不過是本縣的一個無品無秩的不入流小吏。不過起點的高低並不影響孫堅這頭江東猛虎的騰飛。在少年的時候,孫堅便因為擊退海盜揚名本郡,於是開始升職,不過這個時候仍是做代理的職務。

每一個王朝氣數將盡的時候,各種各樣的起義便層出不窮。事實上在黃巾之亂之前,東漢朝廷已經爆發了相當多的暴動起義。不過規模和影響力都不過局限郡縣一級而已。江東也有民亂,於是孫堅的機會又來了。趁著江東“匪患”嚴重,孫堅趁機招攏兵馬,憑借著自己過人的勇略打出了更大的名氣。

在平定江東“匪患”中大放異彩的孫堅之後開始正式任職。但此時,孫堅擔任的不過仍是縣丞這等低末官職。在這個已經十分講究背景出身的東漢末年,我們在這裏便可以清楚看到,孫堅的家族並不是真的江東豪族,不過是一般的豪強而已。

真正讓孫堅的江東猛虎之名揚名天下的還是規模無比宏大,影響無比深遠的黃巾起義!

毫無疑問,黃巾之亂成就了無數的亂世豪雄,諸如董卓、袁紹、曹操、劉備、陶謙、袁術、劉表等等,可以說後來三國舞台的諸多主角,都起身於這股大浪潮中。而孫堅,也恰恰是這些豪雄中的一員。

轉戰四方的孫堅得到了與他自身戰功相匹配的獎勵——長沙太守的職位。之後孫堅發展的勢頭更是迅猛,在幫助袁術拿下天下第一大郡的南陽之後,四世三公老袁家還敬給孫堅破虜將軍的稱號、以及豫州刺史的職位!

在之後的討董之戰中,孫堅作為關東聯軍的先鋒,立下了實屬第一的赫赫戰功。雖然討董之戰後,孫堅不得不依附袁術,但這個時候,孫氏家族因為孫堅的強勢表現,已經有了一定的聲望,跨入了名族行列。

雖然在這之後,孫堅因為過度自負而中了荊州劉表誘敵之計,命喪硯山。但是孫堅打下來的名氣卻是還在,這些赫赫聲名最後也極大幫助了孫策,能夠順利一統江東。

時至今日,孫氏作為江東的統治者,也是天下數的上號的名族。

再說說天下第一世家大族老袁家。對於四世三公的老袁家我們就不用去細細分析了。總之我們隻要知道,老袁家最早不過是世代出仕的普通士族,一直等到袁紹高祖父一代,開始連續四代出三公級別的人物。不算這四代之前,就這四代袁家便積累了百年的聲望,於是今天便可以毫不自誇稱一句:“門人遍布天下”。

這便是世族,世代出赫赫人物的家族。

自文化教育產生以來,總是匱乏和不公平的。在現代,鄉村和城市、城市和大城市的教育往往差距以十年為計算。在古代,這種不公平更多體現在不同階層的資源分配上。

在官本位與官辦教育一直占主導的古代社會,諸如地方豪強大族依靠財力和關係可以將子弟送往太學這些頂級的官辦學府,這本就對寒門士子不公平。但是對於那些掌控權柄的執牛耳者來說,令家族子弟進入其中不過一句話的事情,甚至很多時候是理所應當很自然的事情。

這種對於優質教育資源的近乎壟斷行為,加上本身還可以提供好的條件和環境,官僚士族培養下一代很容易。第一代當官,下一代念好了書有好出身和父輩的蔭庇,繼續當官。第三代第四代也繼續這個循環。教育上的壟斷連續性加上家族的傳承性,便形成了的世家士族階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