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空虛鬆懈(2 / 2)

但是張繡軍的奇襲也就到此為止了。張遼部將宋憲本部一萬兵馬,在距離秣陵還有十裏的時候,孫策委任的丹陽太守吳景,已經是關閉了秣陵城門,召集了郡兵數千人守備城牆。

一路跋山涉水的宋憲相當鬱悶,望見高聳的秣陵城牆和緊閉的鑲銅城門,宋憲一麵暗罵著早知道就該把路上遇到的所有鄉民統統殺了,一麵隻能下令在秣陵城下埋鍋造飯。

張繡軍將士並不安營紮寨,上至統兵大將宋憲,下至徒士步卒,無一不認為實在沒有安營紮寨的必要。不過一座秣陵城而已,雖然城堅池深當屬丹陽郡第一,但是再堅固的城池,也得有精兵銳卒強弓硬弩去守,得有足夠的糧草軍械支撐。

而很明顯,在孫策傾國之力發動西征的這個時候,秣陵城明顯不具備後兩個條件!

所以在次日,張繡親自統領留守牛渚的一萬士卒走大路趕到秣陵城下,使得城下張繡軍數量達到兩萬的時候,吳景果斷棄城後撤。隻是這個果斷未免來的太遲,曹性統領著兩千羌胡弓騎,好好給吳景上了此生難忘的一課。

輕鬆拿下秣陵,那邊張遼回報也拿下了石城丹陽,張繡仍命令部下不做歇息,繼續向江東腹地挺近。直到又過去三天,張繡領軍拿下了守備力量薄弱的湖熟、句容、江乘這剩下三個孫氏掌控的丹陽屬縣。而張遼也領軍向東南方向,逼近了吳郡陽羨。

至此,張繡第一階段的作戰就這麼愉快而迅速的結束了。張繡軍兵貴神速,開戰兵分兩路,迅速控製了丹陽全郡。張繡親領的北路兩萬大軍兵鋒直指吳郡重地曲阿,大將張遼統領的南路兩萬大軍也是即將挺進“魚米之鄉”太湖平原。

雖然一直到現在都不明白張繡軍為什麼突然撕毀友好同盟條約,但是江東人還是明白自己被張繡擺了一道。也是終於反應過來,一方麵調集兵力把守要地,另一方麵緊急去向豫章郡孫策主力告急!

江東雖然因為孫策傾兵攻打荊州而空虛,但是調集萬八千的兵力還是可以的。尤其是生死存亡的關頭,孫策主政江東以來實施的諸多優待世家大族、寬待民眾的政策終於發揮了作用。不少世族豪強自願帶私人部曲為保衛江東出一份力,江東子弟自願參軍者更是數不勝數!

張繡是給自己是創造了極好的偷襲機遇,但是他目前能做的也隻是暫停進軍的步伐。因為他一方麵得等自己的丹陽太守袁胤接管丹陽東北六縣,將其消化為自己的地盤。另一方麵,也得讓在水上漂泊了近一月之久的麾下步卒喘口氣,得等糧食輜重後勤補給跟上大軍的征程。

這很無奈,但是張繡得自己克服這些不利因素。麾下的雍涼主力雖然打仗生猛,但是也分在什麼時候,在什麼地點!在這多雨潮熱,水網密布,澤多林密的江南地區,西涼兵的戰力是大打折扣。

但是這也沒有辦法,因為換了淮南兵來南征的話,實在是守成有餘,進取不足!更何況張繡自己預判此征江東勢必是一場腥風血雨,還是帶上見血慣了的西涼主力靠譜。

再深入考慮一番,張繡更是堅定了雍涼主力投放在江東戰場的想法。其一,就是因為孫氏在江東享有相當的民望。不管是處於統治階層的世家豪強還是底層的布衣百姓,對孫氏的支持都是相當之高的。世家大族不說,就僅僅是一個世兵製,就足以使得所有豪強世族站在孫策一方。

而張繡呢,在淮南施行的新政,卻是將整個淮南的世族豪強一股腦連根拔起!除了留下一小部分隻具有象征意義的士族,原淮南的豪族在張繡的淫威之下盡皆湮沒。

兩相相比,想要江東豪族們作出抉擇,實在太簡單不過!縱然當前張繡麾下兵鋒甚強,有著相當有利的戰局優勢。但是你隻要想想,要是江東落入張繡手中,自己整個家族的性命就不會再在自己手上掌握,祖上數輩數代積攢下來的身家底蘊就全得煙消雲散。那麼你哪怕此刻拚得魚死網破,也會選擇與孫氏共存亡!

與豪族們更多考慮自身的安危利益相比,普通民眾對於“西涼兵”這個名詞也是沒有絲毫好感的。自董卓之亂以來,西涼兵這個詞似乎已經成了禍國殃民的同義詞。對於出身西涼集團的張繡,絕大多數江東鄉民對於張繡的想象是一種凶神惡煞、凶殘暴戾、平常拿人肉當飯吃而且不吐骨頭的豺狼形象!

這種自發性的認識,加上士族豪強們有意的引導,會造成怎樣的結果不必言說。那麼,張繡對於南征江東會出現腥風血雨的預料,可以說有理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