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這一槍剛要出手,這名冷血剽悍的刺客卻是整個人都飛了起來!
原來是一名孫策扈從救主心切,不顧自己性命駕馭著戰馬一頭撞上了這名刺客!結果是刺客被撞飛了,自己也是因為坐騎沒有完全加速起來,連人帶馬也是翻滾向了地麵。
不過這最後一名刺客脫手了一槍,仍然是擦過了孫策已經赤膊的左肩,劃開了一道長長的血口!
被撞翻的那刺客在地上隻翻滾了一圈半,就被後麵其他的孫策扈從騎兵駕馭著坐騎踩踏踢蹬致死!
孫策在這個時候也絲毫沒有留下活口盤問的心思。因為受傷太多了,也太重了!
十數名扈從騎兵足足將這兩名執槍刺客整到死透到不能再死,這才去照顧孫策。隻是正麵看到的孫策孫伯符,已經全無往日俊毅英武麵貌。散亂的頭發沾著滿麵血汗不說,居然有一個駭人可視的箭創!
顧不上去查看孫策身上到底有多少傷,一眾扈從騎兵當即騰出兩個馬匹,抽出原本用來包裹獵物的的裹布。兩馬並排,將裹布的四角固定在兩個馬鞍前後,支撐兩馬式救生架!然後小心扶下眉目已經被鮮血蒙住不能視物的孫策,使其躺在裹布之上,兩人牽馬而行!
這臨時的救生馬其實也用的是“馬革裹屍”的方法!自古以來戰場的屍體就是如此被運回家鄉的。不過此時根本無人想要使用其他的方式送孫策回營,這種方式雖然受忌諱,但是卻最為安妥便捷!
……
回到牛渚,全柔選擇了棄械投降。隨後發生的事實證明了他的選擇完全是正確的。之後上岸的張繡軍士卒,數量多達四萬!
暗藏糧船的張繡軍數量雖然眾多,但是要知道,整個河北船隊有近千艘船隻。因此平攤到每隻糧船的不過四五十個人。
大型的糧船其實改裝上夾層隔板,可以藏近千步卒,但是張繡軍在大船上最多隻藏兩三百張繡軍步卒。小型的運輸船則隻藏數十甚至隻有十數人。從重量來說對於船隻影響微乎其微!因而從江岸的角度看去,船隻吃水的程度並不明顯。
其實就算是有一些吃水,人們的第一反應也是以為河北船隻噸位稍重,能有幾個人會想到天下第一諸侯河北袁紹的船隊上,居然會藏有其他諸侯的士卒?
至於詐稱漏水駛進牛渚江灣的兩艘大型糧船,則是因為滿載了近千精兵而吃水較深,看起來倒真的好像船艙進水一般。
放棄抵抗的全柔在一名英年將軍的要求之下,很配合的喝令部下牛渚守軍放下兵器,放棄抵抗。
至於原本定於今日出發運送軍糧輜重的孫吳船隊,領頭負責的裨將卻是拒絕投降,先是命令麾下校尉帶領麾下水兵堅決抵抗,發現敵眾我寡實力懸殊之後立馬選擇了燒船鑿船的極端抵抗方法。隻是張繡部先頭上岸的步卒實在太凶悍,行動實在迅猛無比,很快便打碎了這支忠於孫氏的軍隊的所有希冀。
那名帶頭抵抗的裨將,卻是被張繡軍一名猿臂將領在亂戰中一箭射死!
整個牛渚灘落入張繡軍手上之後,全柔再無任何猶豫,主動朝張繡軍請命,招降了駐紮在牛渚軍倉後麵營寨的三千兵馬!
張繡軍南征江東,首戰告捷!
必須感謝河北袁氏船隊在此役中做出的巨大貢獻!
在數月之後,荀諶依照先前張繡先前提出的要求,帶來了袁紹結盟的誠意——一百萬斛糧草!
數千裏迢迢趕來支援淮南和廣陵建設的荀諶帶著幾乎集中了青州、冀州和幽州所有船隻的船隊到達長江下遊之後,本來在九江郡卸下糧食。不過張繡卻是以需要屯軍威懾劉表為名,要求荀諶帶船隊將糧草運到廬江郡鄱陽湖港。
麵對張繡的得寸進尺,荀諶略加思索便同意了。畢竟幾千裏路都走過來了,不在乎再多走幾百裏。
到達鄱陽湖港之後,張繡卻是在得寸進尺之上提出了更甚的要求:征用所有河北船隻!借返航為名,半路襲擊江東!
這涉及到了國戰的層次,已經不是荀諶所能做主的了。但是好在張繡不會讓荀諶為難,在河北船隊停泊湖港的時候,已經封鎖了水道,軍事管製了湖港。荀諶需要做的,是協調控製一下局麵,避免引起張繡集團與袁氏之間的衝突和矛盾。
其實說明白了,就是在張繡的劍下,命令河北水師放下武器,所有船隻所有人接受張繡軍張遼部部卒的管製!
恭喜平寇將軍張繡,開創了中國軍事史上一個經典到不可逾越的戰例——借船伐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