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鐵騎vs狼騎(2 / 2)

但是西涼鐵騎在衝撞中,頂多撞死踩踏死十個步卒,然後就會因為失去勢能和速度,被馬下其他步卒殺死。相比較成本而言,性價比是負的呢?

其實不然,雖然直接的交換價值是負的,但是在間接的價值上麵,西涼鐵騎創造的價值是決定性的。因為隻要衝亂對方精心準備的陣型、或者直接衝垮對方中軍、甚至將敵軍分割成不能相顧的幾部分,西涼步卒便能發揮其在亂戰上的巨大優勢,打出至少一比二的戰損!

於是你可以就張繡打垮袁術主力算一筆賬。三千西涼鐵騎對袁術軍造成的殺傷最多不過一萬,而自己一日三戰折損了一千多人馬。算下來似乎張繡軍損失了相當於五萬多步卒。但是實際上依靠西涼鐵騎造成的決定性優勢,雍涼軍在亂戰中擊敗了十萬以上的袁術軍!

雖然折損了相當於訓練五萬步卒的軍力,但是卻是摧垮了袁術軍十幾萬步騎軍力,怎麼算張繡都是大賺的!西涼鐵騎的真正效用就在於此,不在於直接的廝殺,而在於間接帶來的軍事優勢!

打完袁術,其他騎兵耗損倒沒有多少,但是三千西涼鐵騎卻是不足兩千!因為淮南不產馬,就算產馬或者從四周進購馬匹,也沒有優良馬種符合充當西涼鐵騎的坐騎規格標準。所以西涼鐵騎在之後並沒有補充,編製由三部減為兩部。

這也是西涼鐵騎的一個缺點——在西涼以外的異地很難補充相應規格的戰馬,騎士倒還好補充一點,但卻也沒有進行磨合訓練列陣組合的時間。

到曹操征伐淮南,張繡在蘄陽野戰、出城決戰上麵都投入了賴以製勝的西涼鐵騎,但是因為曹操的奸詐計策,西涼鐵騎雖然依舊出色作戰,但是沒有發揮出製勝的效用,最後隻能用在突圍之上。戰後西涼鐵騎的數量更是銳減到不足千人!

這一係列過程中涼州大馬的損耗甚於騎士的損耗,原本的三千優良西涼大馬,到現在隻剩五百多匹,要不是張繡從輕騎部隊中抽取了一些劣等涼州大馬補充,現在的張繡軍中西涼鐵騎規模就不是最後的一部一千人——而是一曲五百人馬了。

這也是選擇淮南作為根據地的壞處之一,得不到優質馬種的補充!

西涼鐵騎越打越少,甚至就連最後的一部編製也是不滿額,優質戰馬更為缺乏。其他的騎兵兵種也好不到那裏去,羌胡弓騎的草原馬雖然戰損比一直最低,但是因為傷病問題戰馬的數量也是不斷下降的。普通輕騎部隊還好些,騎的都是普通戰馬,有錢便能進購。但是,因為淮南饑荒加旱災,財政拮據,隻能利用繳獲袁術戰馬補充。

在騎兵數量不過五千,優良戰馬不過數百的情況下,張繡卻是授權張遼,任其挑選適合的戰馬兩百匹,重新組建並州狼騎!

於是,在淮南第一“伯樂”——校檢校尉裴元紹的協助下,張遼從西涼鐵騎、羌胡弓騎的上等坐騎裏麵挑選了兩百適合並州狼騎的戰馬,並挑選了兩百名騎兵中的彪悍猛士,重組並州狼騎。

這裏就可以顯現並州狼騎和西涼鐵騎的不同了。因為並州狼騎的效用體現在直接搏殺方麵,起到的是大量殺傷敵方有生力量、鼓舞士氣這些直接戰鬥作用,這和以起戰術戰略作用為主的西涼鐵騎有著根本的區別。

在戰爭起的作用不同,也決定了這兩支騎兵裝備和作戰方式的不同。相比於西涼鐵騎騎士一身鐵甲、戰馬全套馬甲的重型裝備,並州狼騎因為主要任務是陣上搏殺,所以是人著輕便皮甲、馬不帶甲的輕型裝備。在兵器上麵,西涼鐵騎多以有著衝刺效用的長戈矛戟等長重兵器為主,而並州狼騎為了方便掠陣近身搏殺,多是便與亂戰混戰的刀劍等短兵器。

在戰馬上麵,西涼鐵騎要求“高頭大馬”類型的品種,因為隻有像涼州大馬這樣的才具備最強的衝擊能力。但是並州狼騎則要求的是馬腿短粗馬頭偏低的矮馬類型,因為隻有這樣的馬種適合山地等複雜地形作戰,具備一流的耐力和靈活度,能夠滿足在戰團中長時間的搏殺和機動!

裝備和戰馬的要求上的差異,導致了訓練這兩種騎兵不同的成本和折換率。西涼鐵騎從兵甲裝備到馬種,都比並州狼騎要求的高太多。畢竟鐵甲和皮甲的造價、高頭健馬和低矮馬的品種要求和飼養維護成本等等的差距是很明顯的。

如果說養成一名西涼鐵騎相當於訓練六十帶甲步卒,那麼一名並州狼騎頂多抵三十名帶甲步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