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涇縣雙雄(2 / 2)

於是,這導致了太史慈能夠輕易依靠一些殘兵敗將占據要地,屯兵開府。也可以解釋寇賊祖郞為什麼越做越大!

甚至現在,雖然張繡不說,孫策不說,袁胤也不說,但實際上宣城以東大部分屬縣都尊奉的是孫策的號令。實際上的丹陽太守袁胤,政令軍令現在根本出不了郡治宣城!

雖然大家都知道就差說破了,但是到現在也沒人先去捅破那一張遮羞紙。太史慈想的是怎樣給孫策添堵,不想和名義上管轄丹陽郡的張繡鬧僵,孫策是既想吃下丹陽郡,又想吃下整個江南。於是兩利取其重,還是交好張繡先全據長江以南再說。反正丹陽就在那兒跑不了,早晚都是要吃進嘴裏的。

而袁胤在丹陽的勢力是最衰弱的,自然是隻想保持現狀,不敢有啥其他想法。

但是這些,都將因為張繡戰略方向的改變,而即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比如現在,張繡單騎進涇縣,一個時辰便說服太史慈歸順自己!

當然張繡勸說太史慈的內容無人可知。外人隻能看到張繡和太史慈談話之後,張繡變得似乎底氣更足了一些,神采之間自信更添了一分。而太史慈卻是一雙健壯的臂膀垂下,略帶無助傷感之色;但是雙拳卻是握緊狀,似乎有一股血勇將要爆發;走在張繡身後看著張繡的背影,一雙猿目中卻是充斥著一股複雜的難以言狀的情感。

當天太史慈便隨張繡去找丹陽郡的另外一大禍害,號稱涇縣大帥的巨賊——祖郞!

招攬祖郞的過程似乎更複雜一些,因為,祖郞叫賣的聲音從張繡進入中帳之後就沒停過!

“我說,好歹也是個一郡都尉,盔甲五千具不多吧?”

“戰馬這個必須要有!要不要我帶你看看我的坐騎,都跛了一條腿了,我都舍不得殺了吃肉。再沒馬匹我涇縣大帥以後出去都得騎牛打仗!”

“······”

早晨張繡進的涇縣,中午太史慈就帶著張繡找到了正在涇縣附近打牙祭的祖郞,但是一直和祖郞談到傍晚才終於敲定了事宜。

和祖郞交談結束,張繡在太史慈麵前的自信飛揚卻是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慢慢的疲倦,還有慢慢的解脫狀。而祖郞本人,卻是異常興奮,一副豪邁狀,眼中不時還閃現著莫名的凶光。

······

有關招攬太史慈和祖郞的交談和條件張繡一點內容都沒有對周瑜說,但是周瑜是個聰明人,自然不會去過問。

殊不知,張繡此時此刻,卻正是運用自己後世學習的心理學知識,利用了周瑜的自以為“為人處世”精明,在不久的將來好好給周瑜上了一節生動的“聰明反被聰明誤”的現實教育課!

當然都是後話,暫且不提。

時間又過去了一個月,也就是張繡離開壽春兩個月多之後,終於重回淮南第一城——壽春。

其間原涇縣大帥祖郞改旗易幟,宣布歸順張繡。並率領麾下寇眾前往宣城,接受張繡對其郡都尉的任命。

相比較祖郞搖身一變成了丹陽郡名義上僅次於太守袁胤的軍事主官,自稱丹陽太守的太史慈卻是當了張繡本人的親將,總是跟在張繡身後形影不離,似乎有什麼值得的寶貴東西在張繡身上一般。其麾下兵眾,也是一並被丹陽太守袁胤收攏,整編為丹陽郡兵。

張繡返回壽春之後,長江下遊水道便恢複了貿易往來,淮南與江東還有廣陵的商船往來不斷,不過這場持續數月之久莫名其妙的水道封鎖卻是對外始終沒有一個合理的解釋。

時間進入公元198年五月中旬,也就是東漢建安三年五月,時值初夏,淮南軍政改革已經悄然落下帷幕,但是成果卻是張繡十分期待的,尤其是張繡主持下大刀闊斧的軍隊改革,更是引起了淮南之外其他勢力的關注,張繡親封的四大將——張遼高順紀靈張勳,各自有什麼能耐能夠如此被張繡注重而各自委任一軍主將呢?

為了檢驗重新規劃軍力分配將領之後的效果,張繡決定展開一場以軍事為主要內容的演練,校檢諸將以及各軍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