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張繡四大將(2 / 2)

重新成為眾人擁護者的張繡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接著重新樹立威信的時機重新對麾下文武進行權責分配和位置遷動。

首先確立了四大將。

第一大將張遼。

張遼不管是在蘄陽之戰,還是壽春之戰,無疑都是出力和立功都最多的,這點眾人都是有目共睹的。每當大任,張繡首選張遼。就比如蘄陽與東營曹軍的一戰,就必須選一個步騎皆通的將領統率,張繡這個戰場小白當時還是不堪指揮的,所以必須帶上張遼來指揮。

再比如最後追擊曹軍的那一戰,就必須選一個對兵勢很了解通徹的大將去追殺。這位大將必須分清曹軍是否還有一戰的實力、鬥誌,以及是否應該全力投入來擊破曹軍有限度的抵抗?這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張繡自認為自己去不一定有張遼分得清,所以決定留下看陳策和廖化合圍殿後曹軍。

張遼也確實沒有讓張繡失望過一次。看到曹軍雖然返身抵抗,但是軍械裝備和鬥誌體力都跟不上,張遼決然投入一直處於耗損狀態沒有補充的西涼鐵騎。最後雖然使得西涼鐵騎再一次受到大的耗損,卻是成功擊潰了曹軍心裏最後一點殘存的心理防線,到最後大有斬獲!

這些能力,絕非普通良將所能具備的,張繡軍的諸多將領也不是沒有自知之明之輩,都看得出來張遼比他們強太多太多,不管是武藝馬術還是兵法韜略,都有大將風範。加上張遼為人謙和,全然不曾居功自傲,總是低調做人高調做事。所以張繡軍文武都是認可張遼這第一大將的名位的。

第二大將則是高順,兵法韜略方麵高順不曾輸於張遼,兩戰功勞高順甚至比張遼還要大些。比如蘄陽一戰,在其他戰鬥都失利的情況下,高數敢於聽取賈詡建議,當機立斷反殺曹操統領的十萬中軍,加上其在蘄陽城殺傷的大量曹軍精銳,些許挽回了一點張繡此戰大敗的顏麵。壽春之戰更是因為他率領的北軍行動迅速,使得夏侯惇所部不能到達壽春宮。最後在夾擊南城曹軍時殺傷也甚重,傷亡也最小。

但是高順卻自知自己的戰功大大小小都有運氣和有賈詡支招的緣故,比不得張遼一刀一槍血海屍山殺出來的艱苦,因此也是表示願意讓張遼做第一大將,自己二三四都一樣。

張繡自己是十分喜歡高順這個可以說接近完美的大將的。無論性格品行、武技智謀、用兵韜略都可以說是這個時代一流的存在,特別是這些隻要有一個便可以算作良將的因素都集齊在了一個人身上,可謂完美!

好在,這位接近完美的大將避免了曆史上的夭折,現在更是為自己所效命!

……

第三大將——紀靈,第四大將——張勳。

實話說,這兩位都主要是因為資曆和聲望才能做到這個位置。蘄陽之戰紀靈所部接到了高順的告急情報,但是卻沒有做出當即正麵迎戰突圍的正確決策,而是躲開曹軍西營人馬北撤。卻是正好中了曹操的布置,六萬淮南軍被埋伏,折損大半!

壽春兵變當夜,曹軍更是從紀靈的南軍方向突圍的,當夜也隻有紀靈的軍隊折損最多……

這其實都並不是因為紀靈的能力問題,而是他更背運。

蘄陽之戰時沒有賈詡這等謀士背後支招也就罷了,沒想到壽春之戰南城的普通曹軍比北城的難啃,以至於從來沒想到曹軍會選擇從南門突圍的紀靈的城門防守較薄弱,連帶跟著守門將領陳蘭也倒了黴,被曹軍突了圍,成為壽春之戰戰績最不好的一方麵軍。

不過說回來,紀靈張勳二人能力還是有那麼一點的,帶兵打仗的能力在這人才輩出的三國亂世勉強也算準一流水準。否則也不會被袁術委以重任,做三十萬淮南軍的統領!而且紀靈也是能在關羽刀下走過三十回合的武將,並且紀靈和張勳都是極為重忠臣之道的武將,因此從綜合水平來看也是堪用的。

一直沒什麼出彩的戰績,但是張繡卻依然不減對紀靈張勳這兩員老將的禮遇和敬重態度,甚至還他們兩個一起身處張繡軍將領最高層之列。信奉“既受君恩,將當死報”的紀靈張勳至此終於甘心為張繡效死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