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屯守的三萬張繡軍主力深夜開拔出營的同時,守備城池的十萬張繡軍也突然被各自所在部曲的統兵大將緊急召集起來,被宣布了反曹舉事的號令!
城內的十萬守軍,大多是淮南本地人,或者汝穎一帶人。這些人早就對曹軍憋著憤恨,此刻一聽說要反曹舉事,根本不需要將領動員,一個個嗷嗷的就要殺進城內。
不說蘄陽之戰,這些淮南汝穎子弟身邊折戟了多少同鄉親人,曹軍來到淮南之後,他們的家人日子就沒好過。
一,就是因為曹軍的軍紀問題。因為曹操對青州兵的寬縱,加上其他曹軍部卒的有樣學樣,目前曹軍的軍紀令部分曹軍將領都十分汗顏。
相比原因一的直接性,原因二才是如今淮南人不容曹軍的根本原因——旱災和饑荒的問題。
淮南本就糧食供應緊張,但是因為張繡當政後的一係列措施,比如提前修複水利、屯田、糧食計劃經濟等等,勉強可以撐到來年開春。但是如果再起兵災的話,卻是連這個冬天都很難熬過去。
這也是張繡為什麼選擇在外線的汝陰決戰而不是堅壁清野在腹地壽春決戰的最重要原因!
因為曹軍一旦深入淮南,那麼汝陰和九江的屯田就至少損毀七成,來年饑荒勢必會延續。
自從曹軍來了之後,捉襟見肘的淮南糧庫就得多支應幾十萬人馬的開支。雖然曹操也從後方調派糧草,孫策也貢獻了不少糧食,但是缺口仍然很大。為此曹操果斷廢止了張繡的糧食計劃經濟,就算是這樣,曹操也不得不隻留下了十五萬曹軍在淮南。
於是,原本還能夠果腹度日的淮南民眾當下就陷入了饑荒不能自撥,餓殍遍地、易子而食的慘劇呈直線上升。
自古官逼民反,對曹操絕望的淮南民眾自發揭竿而起,九江郡內就有上萬暴民攻占了一個大縣城,將城內所有官僚統統下鍋煮了當口糧。
但是最後還是被迅速撲滅了,奸雄曹操自然不會派自己的部卒去平定暴亂,而是派遣張繡去討伐。
張繡本來就是九江太守,平寇將軍,應付九江的暴亂他當仁不讓啊!另外這也是給張繡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嘛,以表示他對朝廷的忠誠嘛!
張繡倒是沒有猶豫,隻用了半個月就解決了暴亂,淮南民眾見唯一的指望都為為虎作倀了,哪裏還有反抗的想法。
但是也有堅持鬥爭的。在距離壽春較遠,地勢較為複雜的廬江郡,當地人陳策聚眾數萬,占山為王,當地守將陸勉征討不成反大敗。曹操一不放心張繡領軍去山高皇帝遠的廬江,而又不敢派出太多自己的軍隊去廬江,而使得在九江的曹軍數量下降到可能被張繡掀翻的危險程度。
盡管淮南的局勢比之張繡當政時期動亂很多,但是狠人曹操到倒是不甚介意。試想當年,征討陶謙的徐州的時候,我就因為軍糧問題,屠殺了大半個徐州上百萬人口,泗水河都被屍體堆得堵塞。現在隻是不給你們這些屁民發放糧食,讓你們自生自滅總比我屠城好的多吧?
……
眼見自己的親人鄉人就這樣被曹操逼得上演一幕幕人吃人的慘劇,甚至自己被逼做鎮壓屠殺自己親人的劊子手,早就憋屈不已的淮南兵對曹操、對曹軍的怨恨是極大的。
今夜除夕夜,你們吃著我們的糧食,糟踐著我們的妻子兒女,拿我們的軟弱做笑料,試問我們還能忍?
所以一聽到舉事的號令,一個月前還懼戰畏戰的淮南兵們爭相請命殺入城區,抓住那些殺千刀的曹軍,尤其是那些披著虎皮的狼——青州兵,大卸八塊不足以泄我心頭之恨!
最後,壽春四門各自隻留下五千士卒堅守緊要處,封鎖城門城牆一線,分別由劉辟龔都雷薄陳蘭四員將領鎮守四門。
其餘八萬士卒,分作四隊。第一隊由大將高順統領,自北門直擊青州兵所在居民區。第二隊由大將紀靈統領,自南門殺入城區,直擊普通曹軍所在地。
第三隊由原振威中郎將李通統領,從西門直入,負責切斷南北曹軍聯係。第四隊由大將張勳統領,從東門開拔,配合高順和紀靈夾擊城內曹軍。
四隊人馬,以通鼓和火煙為號,一齊殺出,各自進入戰鬥位置或者區域,剿殺一切看到的曹軍,不死不休!
……
遠遠看到東西南北四門都升騰起了火煙,張繡府邸嚴關的銅門緩緩打開,張繡一身戎裝,帶著身後數十武威營親衛走出府邸。
早有仆人從側門牽出戰馬,張繡不多言語,跨步上馬,接過身後周倉遞上來的頭盔帶上,縱馬駛向壽春宮的方向。身後數十武威營親衛緊緊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