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就是說,呂布的部下成分複雜,相互之間不協調不統屬,現在兵變也不知道誰領頭,誰同謀。
關鍵時刻,呂布朝著一座軍營去了。
因為呂布自己心裏清楚,哪怕張遼叛變了,陳宮叛變了。但是,有一個人,呂布卻是堅信他絕對不會叛變的。
哪怕自己給這個人的官職甚至不上一般的將領,讓他統領的兵馬也是最少的,呂布仍是堅信不疑這個人對他保持絕對的忠誠。
這個人就是陷陣營統領——高順。
老實說,高順之能,不在張遼之下。可能在個人武技方麵稍遜張遼一籌,但其統兵、練兵之能,絕對高出張遼許多。
高順也用行動證明了自己的忠毅。接呂布入營之後,高順便冷靜詢問呂布叛亂的士兵喊的是哪個地方的方言。
呂布努力回想之後,便斷定叛軍士兵多喊的是河內方言。
這並不是因為呂布走南闖北識辨的方言眾多,而是因為他呂布本來就是並州人,對並州本地的方言還是熟悉的。隻是因為太過熟悉家鄉話,倒是沒有立即反應過來就是自己的老鄉——河內籍將士在進行叛變。
事情到了這兒已經很清楚了。在河內籍士兵中有影響的隻有兩員大將,一個是郝萌,另一個是高順。
高順當機立斷,立刻統領自己的部隊去平叛。
其實高順手下隻有七八百人,號稱千人營。而郝萌統領了其他所有河內籍將士,部眾至少數千!
但是高順由自己的打算。一方麵不清楚八健將其他大將對於郝萌叛亂的態度,貿然聯係反而有可能暴露呂布所在。另一方麵趁著郝萌拿下下邳城池,自以為得逞的鬆懈時機反殺他個措手不及。
高順的果敢勇毅在這裏體現無遺。
再說一說這八健將排名還靠前的郝萌郝將軍,原本是張楊部下,隻是見張楊太過窩囊,便想跟著天下無雙的呂布幹出一番事業。哪知道呂布隻想著為自己打算,從不想改善自己部下的生存狀況。
郝萌一見呂布這貨隻顧著自己享受溫柔鄉,卻讓我們這群河內人倍受思鄉煎熬之苦,這說不過去吧。好歹他能走到這一步,我們河內兵可是出過大力的。
於是郝萌抓住呂布外緊內鬆的特點,果斷反了。
但是郝萌的想法隻代表一部分河內籍兵士的心聲。另一部分河內籍將士還是覺得在呂布手下比在窩囊的張楊或者不恤士卒的袁術手下好。郝萌麾下大將曹性,便是這部分士卒的代表人物。
等看到高順統領本部不到一千士卒來平叛,自負已經控製了下邳城池的郝萌當即決定出城迎戰,以數倍兵力直接碾壓保呂軍!
但是就在這個時候,同樣看到是高順統軍來平亂的曹性毅然反水了!
偏愛施放暗箭,打仗不計手段的曹性曹將軍背後出刀,劈向郝萌。
前麵已經說過了,郝萌是呂布八健將排名靠前的,武技不低。不然他也沒資格獨自統領一部數千士卒。
武技反應極高的郝萌倒是奪過了曹性的奪命大刀,不過他的武技比曹性高不了多少,還是被曹性斬斷一隻臂膀。但是身為八健將上將的郝萌還是單手舉槍刺傷了曹性。
高順統領麾下七百人殺入郝萌數千兵馬中,亂戰中憤怒的呂布一戟挑死了負傷的郝萌,河內兵沒怎麼打便投降了。
河內兵願意迅速投降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因為郝萌身死,反呂派失去了領袖。另一方麵平亂的主將是並州籍的高順,七百高順的部卒也大都是河內兵出身。這便意味著呂布不會對河內兵采取懲罰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