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曹操在野外首戰之後,就偷梁換柱換掉了正規部隊。屯住在中、東、西三路的軍隊,都隻是虛張聲勢!二十五萬擺在台麵的軍隊,實際上老夫估計最多隻有十萬是真正的曹軍,而其他的一大半,嗬嗬,都隻是曹軍民夫而已。”
“隻是曹軍征戰多年,兵甲繳獲極多,可以武裝起十幾萬民夫,這是文錦你和陳公台第一個沒有料到的。”
“在交戰之時,為了不被看出軍隊裏麵正規軍隻占少數,曹操也是舍得。攻城衝營舍命的事都是讓十萬正規曹軍上,而民夫們列好陣勢裝裝樣子就行。這樣一來就不會讓文錦你們有什麼懷疑的。”
“演戲演全套,曹操甚至為了不讓文錦你有所懷疑,將曹軍隨軍的基本所有大將都放置在第一線,讓文錦你看得著。然而背地裏,卻將鎮守宛城的大將曹仁調過來,統領藏在暗地裏的另外十幾萬正牌曹軍。”
“布置好一切,下來就等文錦你自己鑽進這個圈套了。”
“還是因為掌握了文錦你急於證明自己、想少損失卻有大賺頭的心理,曹操料定文錦你會先拿夏侯惇的四萬人馬開刀。曹操也是為了讓文錦你徹底上鉤,這四萬曹軍雖然弱點,但卻都是正牌的軍隊,沒有用一個民夫充數。”
“於是,整場戰鬥文錦你並沒有發覺有什麼異樣。相反還以為自己的策略得逞。卻不想,就這樣喪失了最後的翻盤機會。”
“曹軍組織程度極高,他們就算大敗也不會潰散。就算四萬人馬隻剩五千人不到一萬人也可以重新組織,投入戰場。所以文錦你必須率領輕騎追擊李典樂進的殘部。”
“然而文錦你萬萬想不到,那處不知名也並不是十分適合埋伏的山穀會有真的埋伏!而且領軍的人物想必文錦你也是沒有猜到的。那就是,一直以匡扶漢室為己任的劉玄德。”
“兩個月前記得有許昌的情報送來。劉玄德得天子召見,查檢漢室家譜後正式被年紀尚輕的天子認為皇叔。當時情報給文錦,我記得文錦你隻是看了一眼,就看了皇叔兩個字便扔下竹簡,就說知道了。如今看來,曹操以天子之令給一位皇叔下令,卻是這位皇叔無法不從的。”
“好在文錦你早在征袁術時就和劉關張三兄弟結下了善緣,關鍵時刻標榜忠義仁孝的劉關張還真放過了文錦你。”
“也得虧劉關張放文錦你一馬,讓你得以回去。否則以李豐宋憲等人的統軍能力,我軍八萬主力是鐵定要折在裏麵的。”
“不過曹軍勝局已定,最後雖然沒能吃下我軍主力,卻也是我軍主力元氣大傷,其他部卒也是損失慘重。我軍勉強和曹軍保持的實力平衡狀態就這樣沒了。”
“其實,那晚老夫就已經猜到了曹操此次的聲東擊西之計肯定不簡單。這招在宛城已經對劉表軍的文聘用過,同一種計謀他不會在短時間再用。”
“而且曹操乃喜歡用奇之人,不好正麵強攻。”
“如果正麵強攻我軍蘄陽城和東西兩座大營,決計是無法攻克的。因為我軍有十八萬,曹軍不過二十五萬。差距並非太過絕對。再加上淮南士卒雖然征戰不行,但卻善守。就算曹軍可以攻下,勢必傷亡慘重,無法繼續征略淮南。”
“如此的話,就無法達到既定的戰略目標。而這絕非曹操願意接受的,因為曹操乃真正的誌在天下之人,如此就難以與河北袁紹抗衡。所以他必須舍棄正兵之道,用計謀來減免損失。”
“這點文錦和陳公台自然也是清楚的。但是你們隻是判斷曹操會用計,一看破聲東擊西之計便自以為得計。卻忽視了曹操可能隱藏在聲東擊西背後的東西。”
“老夫雖然知道曹操會用連環計,但是卻也不清楚這第二計到底是何計,故也未曾對文錦你進言。直到留守張遼將軍大營的士卒逃回蘄陽,報告有十多萬曹軍不知道從哪裏冒出來,老夫這才看透曹操用的是何計。”
“之後便有了老夫勸阻高順將軍,約同紀靈將軍交替撤退之事。並且勸高順將軍在被曹操率中軍追擊的過程回師一戰。”
“曹操中軍雖然有十萬人,但老夫卻可以斷定隻不過有三萬正牌軍,且這三萬正牌曹軍,因為總是衝在第一線參與蟻附攻城,血戰半天,早已疲憊。而其餘七萬曹軍隻不過一群鄉間農夫而已。而我軍有文錦你走的時候留下的兩千西涼鐵騎,我們四萬雍涼軍,卻也是可以勝他十萬人馬的。”
“於是就有了高順將軍四萬人馬大破曹操親自統領的十萬大軍之勝。可惜徐晃截殺了我派往紀靈將軍的信使,要是也能按我的計策——主動迎戰曹洪的六萬半冒牌曹軍,將其殺敗,然後直接從北麵撤退,躲開曹仁劉備的援兵,繞道沛郡折返淮南。這樣也能保存我軍的實力,盡量對曹軍造成損失。”
“其實,老夫本可以早對文錦你提一個醒的,要你和陳公台提防曹操連環計。但是,老夫認為,與其這次讓你僥幸在戰略上不輸於曹操,不如鍛煉你的心性,讓你從內心也不遜於曹操。文錦,你以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