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人才濟濟(2 / 2)

孫策沒得選擇。而且因為基本上沒有後援,加上陸康確實是一個又老又硬的骨頭,花了兩年時間才打下廬江。隻是此時袁術卻“又”出爾反爾,讓自己的老部下劉勳當了廬江郡太守。

為什麼說“又”呢?因為在之前,孫策寄身袁術的初期,袁術攻取淮南的時候,許諾用孫策為九江太守,但是最後派了自己的親信陳紀去當。

在這兩件事情中,身為袁術謀主的楊弘都勸袁術信守承諾,籠絡住孫策這樣的人才,用來征戰天下會易如反掌。隻是像袁術這樣的人哪裏會聽,兩次忠言進諫都被駁回。楊弘也心冷了,因為徹底摸懂了袁術的脾性,楊弘在之後也隻能是盡人事,隨天命了。

楊弘也坦承,他和張勳、橋蕤還有陸勉心中對孫策這樣的英雄是萬分敬佩的。隻是他們因為各種原因,隻能為袁術效命,不然,他們一定會為孫策效勞的。

張繡對這番話信了八成。因為他清楚記得袁術病死以後,除了戰死的橋蕤,便不見了張勳和楊弘的人。同時,他也感覺自己猜到了:楊弘為什麼主動向自己投誠,張勳為什麼現在猶疑不定,還有楊弘為什麼不想去勸紀靈投降。

楊弘是在自己身上看到了孫策的影子。旦夕之間讓袁術二十三萬主力土崩瓦解,而且貌似個人武力也不錯。楊弘或許覺得現在既然不能越過廬江郡投奔孫策,不如先看看為張繡效勞是怎樣的。反正他楊弘這個名字也臭了,助袁為虐、屢屢對呂布和劉備出損招。

而張勳,他的身份是一名武將。相比於文官,這個時代的武將更重視君臣忠義之道。張繡知道,隻要袁術一天不死,或者死在張繡手上,張勳還是過不了心裏那道坎。

至於紀靈,楊弘的態度已經很明白了。紀靈這貨就是個死忠黨,沒得勸!

張繡記得很清楚,紀靈一直到袁術窮途末路的最後一刻都沒想過自己的安危。徐州最後一戰,雖然紀靈的心也已經涼了,但仍然慷慨赴戰,十餘回合死於張飛之手。

張繡不知道的是:真正的曆史中,袁術病死之後。張勳和楊弘還有陸勉一起收攏了袁術殘部,想去投靠孫策。結果路過廬江郡的時候被劉勳截擊,迫不得已屈從了劉勳,之後再無這三人消息。

腦中豁然開朗的張繡還是覺得自己漏掉了什麼,再想了一遍,腦中忽然閃過兩個人的名字。

於是張繡當時便向楊弘拜道:“楊長史,當日大戰,陳蘭將軍沒能殺得了橋蕤,還讓此人帶領了一萬兵馬逃遁了。隻是我軍斥候探報,橋蕤卻並沒有逃往廬江,甚至袁術在廬江召集舊部的消息發出後,橋蕤都沒有立刻動身去廬江,現在橋將軍還在九江西南山區裏。楊長史認為,你的這位好友是否可以……”

張繡話沒有說完,楊弘卻已經知道了張繡的心思。這位主公可真是奇葩啊,誘降計用得根本不想停下來啊!

楊弘深深搖了搖頭:“類如橋蕤陸勉,和張勳將軍其實是一樣的心結。”

張繡也隻能失望一次了。

看來這個袁術不好直接弄死啊,不然沒辦法讓張勳、橋蕤和陸勉全心全意為自己效勞啊!

張繡再次很不“自覺”的把橋蕤和陸勉在心裏劃作自己的部將。

難道我得了主公癖,隻要是曆史人物就想嚐嚐收為己用的感覺?人啊人,到底免不了一些低級癖好。

……

李通,這位大家已經很熟悉了。目前官職是張繡手下中最大的,鎮威中郎將!統領七萬屯田軍,全權負責屯田事宜,深得張繡賞識。

楊奉,此人和李傕郭汜、曹操大拿交過手。雖說勝少敗多,但人還活著,還混得差不多,足以說明此人還是有點能力的。隻是張繡心裏對此人很是抵觸,因為這貨跟著韓暹,變得自甘墮落了。

最初因為李傕寵信女巫卻輕視士卒,楊奉便鼓動李傕部下叛變李傕。之後又挾漢獻帝東逃。說明此人還是很有野心的,而這正是為人主者所忌憚的。

雖然說後來一係列的戰敗失利嚴重打擊了楊奉的脆弱心靈,野心縮了水。但張繡知道在真正的曆史上,這貨和韓暹叛變袁術投靠呂布後,連呂布這樣的人都忌憚厭惡這兩人,十分不待見這兩人,這兩人一度墮落到當賊寇劫掠平民。

最後呂布派這兩個人去打劫劉備。劉備也不是吃素的,擺了個鴻門宴,生擒了這楊奉。韓暹跑了,不過還是被人殺了。最後不等曹操到,劉備實在惡心不下楊奉的為人,殺了了事。

由此可見,楊奉和韓暹現在有多不堪了。實在是張繡念在這兩人沒有功勞,還算有點苦勞。放下了弄死這兩人心思,隻讓他們每人統領一萬滿員人馬,吃喝補給方麵和其他部隊平等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