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將軍乃豪傑之士,不曾得罪,何來見諒!有何事,還請宋將軍言明!”張遼對陳到印象很好,特別這幾天相處下來之後就更上了一個台階了。
“將軍可知大漢北境外族勢力?”
“北境之外北有匈奴,東有烏桓,此二族時有進犯,幸得有大將鎮守,一直不曾有失。”張遼自然是知道的,張遼這種人才就是可以稱之為帥才的人,自帶全局屬性的將領,雖然才隻有二十歲,但是眼光早已放眼全國了,對全國的情況都比較了解。
“將軍所說不錯,但將軍可曾想過目前中原形勢如何?”宋路並不懷疑張遼的戰略眼光,又問道。
“自從董卓把持朝政之後,中原各地群起義兵,想必又要經曆一次大戰!嗯。。。宋將軍你是說。。。”
“不錯,中原即將陷入混亂,而北境的外族不會閑著,如這些外族趁中原****,趁虛而入,該當如何?”宋路打斷了張遼的話,接著他的話言明了此事的利害關係。
張遼聽完陷入了深思之中,但是不久張遼又抬起了頭問道:“想必宋將軍已想好對策!如有用到在下之處隻管吩咐。”
“張將軍爽快,我正欲建立一支騎兵對抗外族,缺一員主將,不知將軍是否有意?”宋路見張遼基本上已經答應,直截了當的說了。
張遼一聽眼中頓時一道精光閃過,隻是閃過又變得暗淡起來,身處荊南的宋路想要建立一支騎兵,這基本上是個笑話。首先荊南可能連訓練大規模騎兵衝鋒的地方都沒有,即使能有這樣一個地方,你得有大量的馬匹,而且是戰馬,不是役馬。即使都有了,你從荊南出發大隊人馬前往北方,經過別人的轄地別人放不放行還兩說呢。這些困難都是非常實際的,所以張遼猶豫了。
宋路見張遼猶豫起來,便趕緊說道:“將軍是否疑慮荊南無馬?且荊南前往北境路途太遠?將軍無需疑慮,由我資助我學兄公孫伯圭助我建立騎兵,駐地是幽州。”
聽完宋路說的,張遼的眼中那道一閃而過的精光又回來了,而且久久沒有暗淡,說道:“既如此但憑宋將軍差遣!”
張遼的想法很簡單,光宗耀祖,建功立業,當然不是一個騎都尉就可以滿足的,宋路既然願意提供一個大舞台,他就願意在這個舞台將自己點燃,而且還是完成自己祖上未完成的事。就這樣兩人又談了很久,關於這騎兵的規模,日後的補給,戰略一切的一切宋路都全盤突出,可以說是冒了很大的風險的,張遼也知道這是宋路給予一個新加入將領的大大的信任。直到都要去休息了,張遼才想起驚歎道:“此酒是何處所出,有何來頭?為何如此剛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