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玄乎的地震預測模型(2 / 2)

“哦?模型都有哪些參數呢?”?不要怪我問得太專業,我也是理科生。

“其實很簡單,地震無非就是發生地點、時間、震源深淺、強度、振幅這幾個數據。到現在為止,除了震源深淺,其他幾個數據我都能比較準確地進行預測了。”?強生哥非常自信自己的模型。

“時間、地點和強度分別對應頭痛的時間、位置和疼痛程度,那振幅怎麼判斷?”?我也是個技術宅。

“不像其他幾個參數那麼直接,但振幅可以根據頭痛持續的時間反推出來,這是我模型裏最後完善的一個參數,現在還在不斷研究中。”?強生哥顯然很欣賞我看問題的角度,神情中滿是讚賞之意。

“這模型是怎麼逐漸完善的呢?”?看出來了吧,我其實是個好學的孩子。

“一方麵通過日積月累的經曆,比如地點,我之前每次都要把頭痛的位置記錄在紙上,然後去對比地圖才能推測出在哪個國家,現在我腦海中已經有一個地圖了,隻要一頭痛,就像訂個訂書釘在地球儀上一樣,我立馬就能判斷出地圖上的具體位置。而且經過不斷的細化,位置也越來越精確,現在已經基本能精確到省了。”

能把世界地圖熟記於心,而且全球的大大小小的省份都能如數家珍,單這項技能就很讓我這個地理小白折服了。

“至於時間,我現在隨身帶著手表和秒表,能把頭痛發生的時間、持續的長短都很準確地記錄下來。這兩個參數其實是最簡單的。”

聽到這,我不禁想像著夜深的時候,被頭痛驚醒的強生哥打開台燈,猛地抓起秒表,飛快地在床邊隨手可及的紙上記下這些數據的情形。

這種狂熱別人可能無法理解,但當年我上學的時候,經常有看起來像鍋爐工人或者清潔工身份的老者,拿著一大本泛黃的線裝手稿,來找我們教授,說自己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所以像強生哥這種級別的,在我看來也不是完全不可理喻的。天才和瘋子,在旁人看來,本來就隻有一線的距離。

“至於地震等級的預測,經過常年的摸索,我基本能夠量化我疼痛的輕重等級,比較及時地判斷出其對應地地震等級出來。”?強生哥繼續向我介紹他的模型。

“聽起來很厲害的樣子。那你一般提前多久能夠預測出來呢?”?我想起地震預測裏麵很關鍵的問題,因為市麵上能夠買到的地震預測裝置,好像都是通過在地震波到來之前感知到,所以隻能提前幾十秒發出預警。

“這是個很好的問題,也是我的模型的精妙之處。我能提前12個小時感知到!”?強生哥有些得意。

“如果這麼準,而且能提前這麼久的話,應用到實際預測中豈不是能造福很多人!”?地震預測一直是全世界的一大難題,強生哥的理論雖然玄乎,但不管方法如何,如果真如他所說的這麼準確的話,多少也可能有些意義。

“我也想過這個問題,不過我現在正在朋友中推廣我這個理論,邀請大家幫我一起來驗證,擴大影響力。如果貿然地聯係的話,先不說其它國家,光去我們自己國家可能都會被當成神經質的人。”

“嗯,這倒是!”?我也讚同這整個說法聽起來確實非常玄乎。

“當然我不急於公布還有一個原因是,我也是平常人,也有些日常的煩惱,除開地震對我的影響,平常可能也有些讓我頭痛的問題。所以我一方麵正在學會培養自己的心性,盡量不驕不躁,另一方麵也在試圖區分普通的一些頭痛和地震預測性頭痛之間的區別。等我完全控製和掌握了自己的情緒,就是我真正發揮作用的時候。”?強生哥說這話的時候,滿是為科學獻身的那種豪情壯誌,不說模型本身的可信度,這種奉獻的精神還是很讓人欽佩的。

至此,強生哥的地震預測模型的介紹已經基本告一段落,對於模型是否真正可信本身我不想做太多的評價,但我覺得這個世界有的時候很奇妙也很詭異,隻有帶著一顆?open?(開放)的心,才能發現更多的奧妙。

如果強生哥哥本人看到這一篇的話,還請原諒我在某些細節上的修飾,也希望我已經完整地表達出了你的理論,期待你的模型真能為地震預測事業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