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各有算計(1 / 2)

“北海郡向來貧瘠,黃巾賊的主力從來不曾來過北海,就算是如今黃巾賊亂象已生,群龍無首,但也不會有大軍會傻到向北海借糧。”

林峰聽到戲誌才的分析差點兒樂出聲來,這意思就是說管亥是個傻蛋兒,居然笨到來北海借糧,結果糧草沒有借到,反而被關二爺砍掉了腦袋,白白丟了性命。

“眼下包圍北海城的賊軍根本就不可能是黃巾賊,最起碼不會是正規的黃巾叛黨。據探馬回報,這夥賊兵大多操下邳口音,據此況想起一個人來。此人姓闕名宣,下邳人士,早年間就曾經聚眾與官府對抗,後被鎮壓,隻有此人逃得性命,自妖人張角率黃巾禍亂以來,闕宣又不知從何處冒出,糾集了數千之眾,再次起兵對抗朝庭。依照況的推算,圍困北海的賊兵應該就是闕宣所部了。”

“闕宣?我好象聽說過此人,隻是就算圍困北海的是闕宣而不是黃巾,先生又因何斷言此次北海圍城是他人的陰謀?”

“嗬嗬,主公過於古板了,你想啊,闕宣本身兵力並不雄厚,在下邳一帶生存已經是異常艱難,又何來的力量突然出現在北海城下?顯然是有人不僅暗中支持了錢糧,甚至還大量借兵與他,更有可能闕宣麾下根本就不是他的部下,而是作為一名傀儡的存在,這支圍困北海的大軍其實另有統帥,故此才能輕易打敗北海的數萬甄家軍。”

“依先生推斷,又是何人借助闕宣的名頭來北海鬧事?”

“主公這是明知故問了。闕宣出身下邳,能指揮動闕宣的又有何人?”

“難道是新任徐州太守陶謙?”

“主公之言雖不中亦不遠矣。”

林峰徹底斯巴達了。

如果戲誌才所言不虛,這陶謙也太不是玩意了。

北海招你惹你了?

你就好好的經營你的徐州唄,沒事到北海來折騰什麼?難道陶謙已然有了吞並北海之心?

也不可能呀,現在還不到天下群雄割據的局麵,陶謙就算殺死了北海太守甄逸,也沒有可能把北海並入徐州,朝廷很快會派來新的北海太守,此事於陶謙並沒有多少好處的。

“先生,陶謙就算借闕宣之手殺死了我嶽父,北海也不可能落入他陶謙之手,那他陶謙此舉又有何意義?”

“主公此言差矣,況從來沒有說過闕宣是受陶徐州的指派。陶公祖此人性格剛直,素有大誌,想來不會有此陰謀之舉。依情況判斷,闕宣定然是受徐州某強力人士指派,此人不僅位高權重,手中握有兵權,並且必然有重要軍功在身,一旦甄北海受挫於闕宣之手,甚至被闕宣殺害,此人有極大的把握登上北海太守之位,故此才會有闕宣進犯北海之舉。”

在徐州位高權重並且身負重大軍功,還要擅長施展陰謀詭計,這些條件全部具備的人根本就寥寥無幾,林峰甚至不需要去猜,一個名字幾乎脫口而出。

臧霸臧宣高!

戲誌才猜的沒有錯。

闕宣來犯北海,正是受了臧霸的指使。

說起來這件事情的發生,正是由於林峰的穿越才導致事件偏離了曆史的軌跡。

如果按照正常的曆史軌跡,臧霸在陶謙麾下南征北戰,擊敗眾多黃巾賊眾,官拜騎都尉,此時應該意氣風發地統軍駐紮於開陽一帶,自成一方霸主,逍遙自在樂不可言。

但是由於林峰的出現,長社大戰提前進行,波才何儀二人戰死,導致徐州一帶的黃巾叛亂被提前數月彌平,使得臧霸並未如曆史上一般始終駐軍於徐州,而是隨皇甫嵩北征巨鹿,立下了更多的戰功,這也使得臧霸的野心被提前引發。

巨鹿之戰結束,臧霸隨陶謙返回徐州,被封為裨將軍兼徐州功曹,在徐州地位僅在陶謙一人之下,這樣的結局不僅沒讓臧霸滿意,反而令他更加渴望再上層樓,期待有朝一日登上太守之位。

由於久在陶謙麾下,臧霸根本不敢窺視陶謙的徐州太守之位,仔細分析了四周的局勢,臧霸將目光投向了北海。

甄逸的才能平庸,所有與甄逸接觸過的人都可以判斷出來,如果甄逸不是有位好女婿林峰,別說北海太守之位,能在這場黃巾之亂中保住性命,就已經算是甄逸運氣極佳了。

臧霸眼看著無論才能還是實力都遠在他之下的甄逸,不僅平步青雲,從遠低於臧霸官職的上蔡令迅速崛起,短短幾個月的時間便爬到了北海太守之位,而且在林峰的輔佐之下,數次麵聖覲見皇上,撈足了政治資本,日後的上升之路越發寬闊。

這些都讓臧霸嫉妒得兩眼發紅,心理越發不平衡起來,自然而然,臧霸的目標便放到了北海甄逸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