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洛陽暗市(3 / 3)

將嘴中的腥土吐出之後,葉洋又將這個香爐放在手心裏麵仔細摸索,不大的香爐,估計也就巴掌大小,放在手裏麵剛好將葉洋的手心覆蓋,他將香爐翻開,露出了香爐的底部。

宋代之時,理學興盛,一般而言,佛教或者是道教被打壓,基本上官方甚少鑄造香爐或者是大鼎之類的宗教祭祀用品,但是當時瓷器盛行,青瓷白瓷,哥窖等五大名窖,開始出現。

‘紫口鐵足’四字可以作為當時瓷器的典型判斷標準,紫口鐵足的形成,一般是因為胎骨的含鐵量高,在還原氣氛之下,在瓷器的足部露胎部分呈現出黑色,所以叫做‘鐵足’,而瓷器的頂端部分,有一層淡淡的薄釉,因為常年的時間積累,所以便泛出灰紫色,後來一些學者便將之稱為‘紫口’。

這個香爐可能是因為時間太長的緣故,在爐身的兩端已經出現了細小的缺口,影響了一點品相,不過葉洋卻並不注意這個,而是在香爐上自習摸索了一陣兒,手感中若隱若現的出現了一條細線,他輕輕扒掉爐身上的泥灰,仔細看了一會兒,不說話,沉吟了起來。

那個帶著鍾馗麵具的漢子,看到葉洋一時間靜了下來,也沒有多說話,而是仔細的看著自己麵前的的石頭。

“土貨不明碼,全看有緣人。”葉洋吐了一口氣,然後對帶著麵具的漢子說道。

漢子沉默了一會兒,久久的沒有說話:“我們那兒,沒有這樣的規矩。”

葉洋也不再意,輕輕一笑說道:“這兒是洛陽,不是山西。”

麵具漢子再次沉默,但是葉洋卻能夠透過麵具看到對方的眼珠正在滾動,看起來對方像是在猶豫什麼。

這一種土貨,雖然是一本萬利的買賣,但是弄出來的東西,能夠識貨的人也少,所以這才是葉洋所謂的‘土貨不明碼,全看有緣人’的說法,他覺得對方既然是土裏刨食的,那麼應該也懂得這一個道理。

對方猶豫了一會兒,然後伸出了三個手指頭,葉洋也伸出手,與對方握在了一起,不過葉洋隻是伸出了兩個手指頭,這是一種試探。

兩人的手一時間碰在一起,也沒有說話,過了小半晌,這個帶著鍾馗麵具的男子才輕輕點了點頭。

葉洋從自己身後的背包中拿出了兩遝錢,然後交在了對方的手上,他也沒點,拿出一個麻布袋,然後將錢塞在了麻布袋之中。

一件東西入手,葉洋覺得心情好了不少,這一件香爐以嚴格的標準來說算不上精品,但是相對而言已經是不錯的佳品了。

而且他覺得這件香爐應該不是宗教用品,而是殉葬用品,理學之時,正是中國厚葬風氣盛行的時候,講究雖死猶生,葉洋之所以敢這樣篤定,就是因為拿東西,他在這香爐上摸到了那根細線。

外行人眼裏,一般看不出稱謂,但是內行人眼中,這線不是線,而是叫做‘小青龍’,青龍在古代又稱為鎮墓獸,一般而言按照風水學中四象之說,是要在墓穴之內點出四象靈脈,若是沒有,便以貨物進行替代。

這件香爐不管是做工還是式樣,葉洋都覺得沒有問題,但是還是不敢買,現如今古董市場良莠不齊,作假幾乎到了每一個時代的頂端,況且暗市之中,騙子繁多,硬貨貧貨難分,沒個濾糟去粕之法,會輸的連褲襠都不剩下。

但是在觸摸到小青龍的時候,葉洋下了決心,這一件香爐,兩萬是入費,那麼請出去之後,少說也能賺個七萬八萬,剛巧能夠彌補一下他之前陰沉棺的虧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