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變 第七章 與天對弈(1 / 2)

王揚長出了一口氣,他也終於明白自己的優勢所在。不是什麼後知五百年天下大勢,而是那個時空的常識以及掌握這些常識衍生出的腦洞。此前,在瓦剌的大隊騎兵集合的過程中,明軍大陣中一群人也在緊張的想著辦法。見識過神機營的射程、射速和準頭後,王揚終於明白為什麼不可能單憑火器就能擋住這些騎兵。如果換在自己的那個時代,無論是機械化部隊,直升機,甚至馬克沁機槍、地雷都能輕鬆擊敗這些騎兵。想到這裏,王揚忽然一愣,想起了以前看過的一部戰爭紀錄片。有一支堅持在敵後的部隊隻會製造一些土製地雷,他們使用的火藥或許和神機營的火藥威力相當吧,技術低的甚至連觸發雷都造不出來。而他們的敵人武裝到了牙齒,有個幾百人分分鍾能吊打這眼前的幾萬騎兵。即使在這樣的差距下,這支敵後的部隊仍然想出了一招:拉雷。把地雷埋在路麵連著十來米的引線,拉雷手躲在路邊的草叢和大石頭後麵,等到敵人靠近,拉響地雷。由於離敵人太近,早期拉雷手的陣亡率是百分之百。後來,這支部隊想辦法引線延長爆炸延時,即使這樣拉雷手的傷亡率也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就是靠著這樣的犧牲撐到了最後的勝利。而眼前的三大營可闊綽多了,可以隨隨便便砸出天量的火銃,等到瓦剌陷陣過半的時候,火器延時激發,殺傷力和震懾力都極為驚人。當王揚把這個主意說出來的時候,陳懷先是一愣,隨即興奮的拍了拍王揚的肩膀:“絕妙好計。真不愧是老國公推薦得上的人。”王揚提出一個大概的想法,一眾將官自然會商量明確各種細節。明軍搜集了整整五千支火銃,考慮到瓦剌騎兵會繞車而行,把這些火銃放在大車的下麵。由於之前瓦剌一輪攻擊已經清理出幾條突擊通道,這些騎兵不會注意通道兩側車底的火銃。而為了提高命中率,明軍嚐試著把車底的火銃前段墊高,呈一個向上的仰角;為了加強片殺傷,這些火銃被密集的布置成交叉火力。這個時代的三大營極為富庶,千總以上的武官都在盔甲的內部襯著一層絲綢,這層絲綢可以有效的防護半穿透盔甲的弓箭,所以明軍很奢侈的用了絲綢做為引火物,把一小段絲綢、一大長條布及引線橋接在一起。絲綢燃燒極快,確保了點火成功率;長布不易燃燒,有效的延長了燃燒的時間同時不易引發火災。而瓦剌騎兵開始衝鋒的時候,在前沿的明軍點燃絲綢,然後詐做潰敗,等到瓦剌大軍衝到陣內之後,延時激發的火銃直接在騎兵最厚實的部分中央開花。也先敗的一點都不冤,這一切已經完全超出了他的理解範圍……

這一切也完全超越了土木堡上正在觀戰的大明最頂尖的幾個人的理解範圍。不過雖然想不明白,一眾人等還是稍微有些興奮的聚在了中軍帳內。曹鼐提議,大家一致附議:陳懷加食祿一千石,其餘人等各有賞賜。但是賬中人都知道,這不過是一個開場白,真正的戲肉還在後麵。因為白天雖然獲得了勝利,但是並沒有改變眼下兵臨絕境的局麵。幾個人互相用眼神謙讓了一下,最終還是曹鼐撚著胡子來了一段開場白:“陛下,眼下我軍困於絕地,外無強援,內無糧草,臣等夙夜長思,自問有不察之罪……”

雖然之前已經達成了默契,王振聽著曹鼐夾槍帶棒的話,霍然站了起來:“此次皇上禦駕出征,兵部、戶部就後勤輜重推諉扯皮,這不是什麼不察之罪,這是要滅九族的欺君大罪。”

曹鼐似乎沒有聽到王振說的話,自顧自的繼續往下:“孫子曰‘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此次大軍冒然出征而無廟算,臣不察、不諫,罪該萬死。”開什麼玩笑,曹鼐是狀元出身,王振是秀才出身,真要隻是單單理論,十個王振都不是一個曹鼐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