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黛玉為了文章忙得不亦樂乎的時候,忽然接到了歐陽院長的電話,歐陽瑞在那頭說:“有個好消息要告訴你們,我接到消息,我那個朋友說上麵和開發商已經達成了協議,等開發完成,會在原地重建孤兒院!”
黛玉喜得無可如何,一疊聲的道謝不止,又忙告訴餘悅,打電話通知祝容。高興之下也未深究這消息是真是假。
歐陽瑞放下電話後,心情愉悅的仰躺在他新購置的柔軟舒適的真皮椅子上,暗想:“你們再聰明也得喝我洗腳水!”
周末黛玉、祝容和餘悅三人去了趟孤兒院,當麵詢問歐陽瑞重建孤兒院的事。歐陽瑞笑道:“這個消息絕對真實,你們可以放心了。”黛玉問道:“相關文件已經簽署了嗎?”歐陽瑞心裏隱隱有點不耐煩,仍克製的說道:“我朋友親眼目睹了簽署過程,當然是簽了文件我才會告訴你們這個消息的啊!”
餘悅笑道:“那真是感激不盡,我們想著哪天你那朋友有空了,我們請他一起吃個飯,當麵感謝一下?”歐陽瑞忙道:“這個不用了,不需要的,他平時忙得很。我幫你們轉達謝意就行了。”
黛玉見如此說,也就不勉強了。可黛玉還是不放心,又問道:“院長,我們還有個不情之請。上麵既然簽署了相關協議,您是院長,向上麵借閱應該不難。我想著您能不能拍個照給我們看看,我們也不會泄漏出去的。”
歐陽瑞故作思索之態,實則在想著如何找個合適的理由拒絕他們這個提議。黛玉三人目光炯炯的盯著他,滿含期待的眼神讓他壓力山大。當下隻得暫時答應了,讓他們回去等候消息。他想著到時候就說上麵出於保密原則,不外借就行了。
這一等就是一個星期過去。期間黛玉的兩篇文章如期發布了出來。此前因為在本市的論壇已經引起了熱議,當地一家發行量最大的報社見雜誌上都出了相關文章,敏銳的嗅出了其中的新聞價值,編輯派人去到老城區拍了幾張照片,采訪了當地居民,推出了一篇專題報道文章。
文章一出,老城區忽然熱鬧了起來。許多人專程來到這裏參觀、拍照留念。甚至還有拍婚紗照的人過來取景,他們想著這裏就要拆了,他們拍的婚紗照就不用跟別人雷同了。
小賣部的老張晚飯後搬了張小凳子坐在桂花樹下乘涼,鄰裏幾家人習慣在這樣的時刻聚在一起乘涼聊天。老張笑道:“平時沒這麼熱鬧,現在要拆了,就來了這麼多人。不過人多了好,我的飲料銷量翻了好幾倍!”開小飯館老李說:“要是早有這麼熱鬧,大家都發財了。可惜了!”
孤兒院雖有了重建的消息傳來,黛玉認為這跟她之前所做的事情並不衝突。於是趁熱打鐵,在網上發表了一篇關於孤兒院的文章。文章中著重寫了老院長的身世以及他與孤兒院結下的一生之緣。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
有了之前文章的預熱,這篇新的文字一經推出,為孤兒院贏得了極大的關注度。當地另一家報紙錯過了第一個熱點,不願意再錯過這一波。聯係了老院長,準備做一個專題訪談。
訪談約定的那一天,黛玉、餘悅專程過來陪同。訪談進行的很順利,老院長在鏡頭前很放鬆,訪談的提問和回答都恰到好處,既不過分煽情,又觸動人心。
訪談過後,記者見院長身邊還有兩個花容月貌的年輕女子,眼前一亮,心中一動,決定對她們來個臨時采訪。這個采訪會在當地的電視台裏播出,兩個難得一見的美女出鏡,自會吸引不少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