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黛玉的應對(1 / 2)

直到午飯時分,李力才開完會回來。手中帶著幾份文件。黛玉和餘悅仔細看了一遍這些文件,上麵有極為全麵詳細的關於安置的說明。

從文件上看,這次的拆遷開發商給出的條件是容易讓人接受的。李力媳婦給李力盛了一碗滿滿的飯,李力來不及說話,先吃了幾口飯菜,喝了一碗湯,消除了肚裏的饑餓感。這才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師傅,您看咱們是接受還是不接受。回來的路上聽鄰居們的口氣,接受的居多。”李力對院長說道。院長取下老花鏡,將文件遞還給李力,說道:“我看他們開出的條件確實不錯,看得出來誠意。既然大家都讚同,那就搬吧。”

李力憨笑道:“師傅怎麼說就怎麼辦!我沒有意見。這字還得您來簽。”院長微微頷首,心情複雜。

祝容打了電話過來,黛玉簡要將這邊的情況說了一遍。祝容道:“如果上麵沒有孤兒院的重建計劃,我們怎麼辦?”黛玉道:“我們隻能爭取更大的力量來給上麵和開發商施壓。”黛玉沒有在電話裏攤開來講,隻等下次見麵了再說不遲。

這個力量就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憐憫之心。不過這需要借助媒體的報道,將這個力量調動並且凝聚起來。

黛玉已經打好了腹稿,她準備寫下以即將消逝的老城區為主題的係列文章,發表出來,先引起讀者的關注。接著跟進幾篇孤兒院的文章煽煽情,最後再呼籲一下,隻要把握好力度,黛玉相信效果會很好。

黛玉自從得知拆遷的事之後,腦袋一刻不停的在思索著解決方案。方方麵麵前前後後都考慮到了,即便是最壞的結果,也做好了相關打算。她如今最強大的武器就是她的筆杆子以及媒體渠道。

說做就做,黛玉回家後,把自己關在房間裏,一氣寫了三篇文章。三篇文章主體一樣,側重點和風格卻各不相同。專欄那篇主要突出一種慢文化,將孤兒院所在的老城區描寫成喧囂繁忙都市裏最後一片詩意棲息地,著重渲染出慢節奏的舒緩天然的生活模式,引起城市人群的向往。

發給《散文》雜誌那篇文章側重點著落在老城區相對樸素的人際交往,夾雜著對日常生活的提煉描述,強調了在人與人日漸疏離的社會中,仍有那麼一群人遵從著往日習俗,未被高速發展的時代帶偏,共同守衛了原本溫暖和睦的生活文化。

最後一篇文章,黛玉準備發到當地最大的論壇上去。因此文章簡明淺白,用一種充滿了緬懷和感慨的語氣,描寫了老城區完整保留著的這個城市的節日習俗、飲食文化以及上個世紀留存下來的具有典型時代風味的建築街道。這些點最能戳中本地人的心。

前兩篇文章要下周才能隨著最新一期的雜誌麵世,隻能靜等輿論發酵。可發往論壇的文章,立時就能被本地人看到。因此黛玉和餘悅商量,請各自的熟人幫忙去論壇頂帖,爭取成為置頂的熱帖。

祝容和江熙接到消息,自己注冊發言,又請大學畢業後仍留在這座城市的同學幫忙。黛玉給顧欣她們掛了個電話,她們也立即行動了起來。段天雲從趙韞那裏得到消息,忙又請他們班上的同學幫著發言頂帖。

嶽峰把消息傳到了圍棋社,黛玉又專門給夏子清打了電話,他自然不遺餘力的請他班裏的同學一起頂帖。任毅把帖子轉到了學校的論壇上,立馬就成了熱帖。沒過一天,黛玉的帖子被當地論壇置頂強推。在大範圍內引起了討論。

這一切自然離不開大夥的努力,大學生的戰鬥力之強毋庸置疑,再加上黛玉的文章本就極具煽動力,能成為熱帖是順理成章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