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一位導師所說,露西亞是各族人民的大監獄。沙皇靠著高壓維持著統治。一旦對外擴展不順利,就會引發內發動亂。這段時間,莫斯科形勢緊張,罷工、遊行到處都有。嘯天他們在路上遇到過好幾起,都小心地躲過了。
通過當地的報紙,嘯天才知道露西亞爆發了著名的1905年變革。露西亞爆發了一連串範圍廣泛,以反政府為目的,又或沒有目標的社會動亂事件,諸如恐怖攻擊、罷工、農民抗爭、暴動等。這場革命沒有組織,沒有目標,也沒有單一原因,主要歸咎於幾十年的國家動亂和對羅曼諾夫王朝的不滿。露西亞國內改革不利以及少數民族要求解放也是起因。沙皇指揮不力,導致軍隊在扶露戰爭中慘敗是最直接的導火線。
1905年5月24日至25日,約300名來自各地地方自治會與市議會代表,齊聚在莫斯科召開了3場會議,會後通過了一個決議案,要求成立一個國家層級的議會;6月6日,尼古拉二世接見一名郡縣議會代表,會後由謝爾蓋?特魯別茨可伊王子與費奧多羅夫代表沙皇回應,表示允許召集成立人民代表會議。
亞曆山大二世是一位開明的沙皇,他於1861年著手實施多項改革政策,開始了大改革時代,改革涵蓋法律、地方政府與軍事等,廢除了農奴製度,讓廣大的農奴獲得解放。這個務實推進改革的皇帝卻於1881年3月1日被民意黨員炸死。
其繼承者亞曆山大三世相對保守,他反對政治改革,施行露西亞化,並以鐵腕治國,國會與東正教會都伏應在他的獨裁統治下,1894年因病去世,由其長子尼古拉二世繼承皇位,正值列強爭戰的動蕩時代。
自彼得一世建立工業製度以來,到亞曆山大二世施行改革後,露西亞緊追西歐展開快速的工業化腳步,但社會的變遷卻與西歐截然不同,露西亞的中產階級,沒有發展出具足夠影響力的規模,而是向資產階級與勞動階級兩個極端發展,遂形成日益嚴重的階級對立形勢。另一方麵,一個多世紀以來的國土擴張,露西亞帝國橫跨了歐、亞、北美3洲,國境內包括了許多民族,各民族除了與露西亞文化有差異外,而且各民族之間也存在著曆史、地沿或文化的各種衝突。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露西亞的反對勢力,可區分為右翼自由派與左翼革命派。右翼自由派人士,分別於1903年組成了地方自治會,1904年成立了解放聯盟,1905年成立了憲政民主黨,具體要求實施君主立憲製。
左翼革命派人士,則分處於兩個陣營,分別是1898年成立,沿襲自民粹主義的社會革命黨,以及1897年成立,信奉馬克思主義的社會民主工黨,皆主張以革命手段來訴求社會改革。
1904年秋天,自由派舉行一係列的活動,以慶祝自由派國會規章訂定40周年,並借此時機要求更多的政治改革與立憲。
1904年11月30日,莫斯科市政府通過了一項決議案,要求成立一個由選舉產生的國民議會、以及完全的出版自由與宗教自由,而其他的城市與地方自治會,也陸續通過類似的決議或呼籲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