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他依依不舍地與高哈爾告了別,兩人還在蜜月期,高哈爾含淚目送他們遠去。嘯天騎著高哈爾的棗紅馬,和嶽父、伯父一起,驅趕牛群、羊群,往承化寺出發。這段距離隻有100華裏,第二上午他們趕到了承化寺。
1904年的夏天,承化寺是邊境繁盛的商貿中心,以寺興起,以寺命名,也是附近最大的市鎮。這個承化寺就是後世的阿勒泰市。
承化寺是大喇嘛棍噶紮勒建立的,由中、左、右三“庫倫”組成,是西北一座著名的大刹。承化寺有喇嘛廟、菩薩廟、曼巴廟、講經堂,還有數百間住房。藏傳佛教黃教宣揚輪回轉世,“眾生皆可成佛”,大眾容易接受,附近的阿勒泰烏梁海部眾都來此寺拜佛。一時間“家家必備佛像”,日常起居,出外勞作無不求助於佛爺保佑。承化寺就成了阿爾泰烏梁海蒙古僧眾崇拜的精神殿堂,也是其他民族敬仰的宗教聖地。
承化寺香火旺盛,吸引了各民族百姓,很快來此定居的人口不斷增加,供給需求增長,商業應運而興,集中私商達百戶。其中從迪化、奇台、綏來、塔城遷來的晉、津、湘籍商人60餘戶,從伊犁、喀什等地遷來的維吾爾族商人20餘戶,此後有10餘戶俄商也借《中俄通商條約》來此免稅經營。商業的繁榮出現了城鎮雛形,隨取名成岩鎮,又稱喇嘛庫倫,意思就是喇嘛城。非常時期,清有關部門將轉移至阿勒泰的索倫營和塔城額魯特營交給棍噶紮勒參管理,並把今天阿勒泰地區大片的草場劃撥出來供他們放牧。同時,棍噶紮勒參抓住機遇屯墾戍邊,率領蒙古族、漢族、滿族各族農民整修河道興修水利,開墾荒地數百畝,積極發展農業經濟,促進城鎮建設,壯大自己力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百姓安居樂業。因此承化寺成為北疆地區又一個經濟和政治中心,棍噶紮勒參成了阿爾泰烏梁海事實上的最高行政長官。
承化寺從一開始興建就處在抗擊沙俄侵略的最前沿,必須時刻做好與侵略者的鬥爭,為此,清朝政府還向他們配發了一批洋槍,把他們作為一支國家武裝力量來看待,賦予了軍事大權。同治、光緒年間,沙俄野心分子曾多次尋釁騷擾,還通過外交途徑向清廷施壓,乃至派兵侵入到哈巴河等地,棍噶紮勒參活佛率領承化寺及周圍武裝僧眾進行了堅決的抗爭,粉碎了沙俄的侵略陰謀,保衛了祖國領土完整,維護了社會秩序和人民生活的穩定。1882年,沙俄企圖割占從奎屯山到齋桑泊間的中國大片國土,棍噶紮勒參屬下率當地蒙古、哈薩克牧民在哈巴河一帶奮力抗爭,最終保住1萬多平方公裏土地。
棍噶紮勒參始終以國家利益為上,愛國愛教體恤僧眾打擊敵人屢建奇功,無愧於民族英雄。他走到哪裏,就在哪裏弘揚佛法,賑濟貧困百姓,被廣大僧眾稱讚為“白佛”。他軍功顯著,兩次被朝廷冊封為“阿吉呼圖克圖”,賜“呼圖克圖”金印和金冊,並封為將軍。
然而,野心勃勃的沙俄卻容不得棍噶紮勒參的存在,總想找機會將他趕出新疆。光緒二年,沙俄侵略者波塔寧等非法侵入承化寺,被棍噶紮勒參活佛繳械並驅逐出寺。後沙俄又派侵略軍尋釁,他義正詞嚴當麵揭露了侵略者的罪行。但是,沙俄駐北京公使卻照會清朝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反誣喇嘛百姓屢次欺侮俄國官員,製造了“承化寺外交事件”,並以拖延歸還伊犁來要挾,要求嚴懲棍噶紮勒參活佛。軟弱的清廷隻好對活佛罰俸一年,隨後又將其調離阿爾泰烏梁海地區。
在沒有棍噶紮勒參活佛的承化寺,二十多年裏先後劃歸科布多參讚大臣、布倫托海辦事大臣管轄,而實際上是轄而不管,清廷的統治遭到了嚴重削弱,一部分蒙古僧眾後來追隨棍噶紮勒參活佛去了庫爾喀喇烏蘇巴音溝新建的承化寺,改信***教的哈薩克族成了阿爾泰烏梁海的主要民族,沙俄軍隊及其郵電商業等乘隙而入,肆意蠶食,阿爾泰處在風雨飄搖之中。
嘯天正是在這個時段,跟隨大伯和嶽父來到承化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