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官逼民反(1 / 2)

士紳的名聲有多重要?

看看大明著名的書畫大家董其昌的下場就知道。

作為一代書畫名家,官至北京禮部侍郎,南京禮部尚書,也算聲威顯赫了吧!

可不一樣就因為吃相難看,名聲太臭,被當地百姓一把火燒了房子,連人都被逼到蘇州,吳州去避禍嗎?

民情洶洶,士紳們該有的體麵還是不能丟的。

無論士紳們平日裏如何盤剝百姓,強取豪奪。但表麵上也都還是會維持一下造福鄉裏的名聲的。

因為一旦名聲臭了,不但百姓會罵你,就連其餘的士紳們也不會再於你往來了。

當然,你如果能混到董其昌那個地步,能官至一品,能讓自己的書畫為世人傾慕,能成為士紳文人們的代表的話,那麼就自然不一樣了。

因為這就牽涉到一個“學問好”是不是“人品一定好”的另一個政治正確了。

李府壽宴之後,南陽城裏立刻流言大起。再加上以李府為首的糧商一再哄抬米價,廣大市民們早就不滿了。

周易說李府烈火烹油,繁華似錦的確沒錯。

可熊熊的烈火之下是堆滿的柴薪,繁華似錦的背後往往是秋風蕭殺的即將到來。

周易不過點了一把火而已。立刻便有無數人仿佛被打響了指令搶一般,不但李家各種各樣的肮髒事情被翻了出來,當時周易留在李府的那幾張白紙也被泄露了出來。

哄抬物價,囤積居奇。勾結黑道,謀田害命。煽動地痞,衝擊官府,造謠生事,妄圖逼走朝廷稅監。

這些都是周易從監獄裏那些李家的黑手套那裏逼問出來的。

一樁樁,一件件,哪一條都夠的上李家人掉腦袋了。

隻不過,這上麵的內容也隻是在士紳之間悄悄地流傳罷了。然後大家有誌一同地給壓了下來,誰都沒有聲張。

因為這些事情,幾乎哪個士紳都沾邊的。所以有些事情是不能捅穿的。

李家的抄家罪名被壓了下來,其餘的罪名卻被好事者一件件翻了出來。原本李家在南陽城裏名聲說不上多好,卻也還算不上多壞。

大家看到的全都是李家的風光,卻不想一日,也會看到李家的風光之下,也有如此多令人不恥的肮髒存在。

流言是可以殺人的。特別是在城外聚集了大量逃荒災民的情況下。

為富不仁,衣冠禽獸的罪名很快就被冠在了李家的頭上。

再加上知府大人這段時間是受盡了李家的氣,當然也會故意放任流言流傳,甚至於暗地裏推波助瀾的。

民情洶洶,民意洶洶!

李家老太爺倒下了,李家家主也一樣暈迷不醒。麵對著外麵對李家的一片罵聲,李家人甚至連大門都不怎麼敢出了。

李家的人不傻,他們一樣看得見這場危機的來源。

隻是家主無法視事,家族內部也是吵成了一團。

說到底,善財難舍。人不到絕望關頭,是不舍得放棄自己巨大的利益的。

幾十年後的北京城內的達官貴人們如此,今天的李家也同樣是如此。

哪怕幾百年的既得利益者們,也一樣會如此。

李家不缺糧,但在這好不容易等來的饑荒麵前,又如何舍得拿出白花花的大米去賑濟災民?

李家不缺錢,但也一樣不會舍得放棄到手的利益,將糧價滴降下來。

更何況,無論是糧價還是賑濟災民,都是城內所有士紳們統一的決定。

李家又真的敢冒著士紳們的怒火,私自開倉放糧麼?